疫情发生以来,冉静每天进出家门都是蹑手蹑脚、轻声迈步。早出晚归的作息,丈夫和年幼的孩子都不知道她何时回家、何时出门。
看似瘦弱单薄的冉静,是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也是一名青年党员联户长,还是这次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申请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的一名志愿者。
在协助社区完成第一轮核酸检测工作后的当天晚上,冉静组织志愿者复盘当天核酸检测中后勤工作开展情况,捋出不少问题:后勤组工作繁杂忙碌,物资入出库底数不清、去向不明,核酸检测完成后,各组剩余物资没有人清点、认领……她深知疫情防控形势下“粮草”保障的重要性,复盘结束,她将自己的一些设想和工作思路向金府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茜请示汇报,李茜当即表示:“你只管去干,我做你坚实的后盾。”
于是,她立即招募居家的联户长、志愿者加入到后勤保障工作中,招募信息刚发出去,就有二十多位志愿者响应。当晚,便统筹成立了宣传组、防疫物资保障组、医生服务保障组、餐饮组、数据统计组、志愿者筹备组、保供组等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组长、组员、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也得以确定下来。


从防护物资的统筹管理分发到医生及医疗物资的服务与配合;从志愿者的招募调度,培训登记到工作人员用餐统计运送分发;从核酸采集数据的统计上报,到后勤物资的出入库盘点……她均做到事无巨细、系统规范,为社区各防控工作有序推进和高效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是教书育人,如今“大白”穿上身的还有葛永辉,他是贵阳学院的一名教师。疫情发生后,他作为金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第一小队长,负责配合开展楼栋疫情防控、全民核酸检测等工作。
与邻里并肩战疫已有大半个月,大家都习惯亲切地叫他一声“辉哥”。每当社区工作群有工作任务,他总是第一个举手报名,第一个到达开会现场,第一个领任务,第一个带领志愿团队开展头脑风暴……“第一小队长,就要有第一冲锋的干劲儿。”他十足的干劲也为邻里带去了十足的安全感。

葛永辉
刚开始,辉哥有点忐忑,社区这么多人都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做完核酸检测,怎么忙而不乱?
“别担心,做了就是经验!”点位长周丽鼓励他说。
于是,辉哥带领小组成员制定核酸检测方案,复盘总结、优化流程。从开始想出的“三定工作方案”到后面总结出“五步工作法”流水线,500多人的核酸检测,在90分钟内完成,实现了让邻里在最短时间、最安全、最有序的条件下,完成核酸检测的工作目标。

为提高效率,辉哥带领小组成员上门发放抗原检测试剂,“婆婆嘴”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众不会使用的问题,更大大减轻了后期工作量;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他请具有数据平台构架及程序编写经验的小组成员组建了“社区抗原结果采集”小组,将大数据工作落地开展,得到了社区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微光虽小,但可以聚成星河”,像冉静、葛永辉这样的志愿者在金府社区还有很多。在社区内,不时擦身而过的忙碌而坚定身影,都是普通但不平凡的志愿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