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贵州这家本土原创企业全力推进“以铝代钢”

         

  与以前相比,如今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的厂房设备日新月新。在生产车间,“引进国产”的装备配套和“近成形、短流程”工艺路线让铝合金精密板生产变得高效快捷,国际一流的耐热高强韧铝合金加工技术让人叹为观止;在陈列中心,轨道客车、货运列车、轻型舰船、飞机等交通领域的铝型材料正上演着“以铝代钢”的戏码,让科技创新成为新常态下工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凡是钢铁能做到的,更轻量更坚硬的铝合金新材料几乎都能做到。”  眼下,为了拿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合作,公司副总经理门三泉连日测试。在他看来,这些铝型材在进行批量生产前,必须先进行材料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弯曲性能和疲劳寿命的测试,确保各项指标满足且优于钢铁型材的需求后才可以量产。“欣慰的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211Z耐热高强韧铝合金完全符合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要求,为我们在较近3年内保证设备投资和产能持续提升,并向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挺进带来了希望。”  说罢,门三泉面露喜色。

  时光回溯至2009年,为突破贵州铝材料生产长期处于低端粗放水平这一瓶颈,贵州华科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由“高强铝核心创新团队”主导,贵州铝厂、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产学研”联合成立。2014年,随着工程应用试验、新材料的稳定化等方面的强势进步,公司建成了国内首条“耐热高强韧铝合金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型号211Z、5A83铝合金及其专精特加工系列化原创核心技术产品通过国际权威机构检测,其技术指标、适用领域和性价比均为国际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一投产,即实现了板材的出口试销和标准创建,先后与欧美多家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受到国内外高端市场的青睐。”据门三泉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仅5A83铝合金精密板向欧洲的出口量已占实际产量的三分之二,销售产值已达3100万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销售产值,而这个数据还有望继续增加,预计今年产销量再次翻番。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环境保护和燃油消耗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汽车材质必须轻量化’似乎已经在行业内达成共识,而铝较钢具有质量轻等特点,所以‘铝代钢’势在必行。”回首来路,华科人一直坚守“双高”底线。“我们的目标就是瞄准高端市场,用研发的新材料生产销售高附加值产品。”门三泉认为,结合当下国家加大推动新能源汽车进程的力度,“以铝代钢”必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作为,同时,也有利于公司扩大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让车用铝材不断释放增量空间。

  “以211Z耐热高强韧铝合金代替钢制造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使车身、车轮等重量减轻,而且其带来的轻巧也能让新能源汽车的速度和操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因其高强韧的特点还能带来更高的安全性能,让车更耐开。”门三泉希望,依托公司现有的省级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大创新平台,出色的产品工艺设计与研发实力,充分发挥211Z耐热高强韧铝合金在产品设计、制造方面的优势,成长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杆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