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季节,黔南州罗甸县龙坪镇板庚村蜜宝火龙果种植基地里,连片的火龙果枝条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工人们正穿梭其中采摘。
这一丰收场景,正是“十四五”时期罗甸的发展缩影——以规划为蓝图、以项目为良种、以创新为耕耘,在大地上播下希望,收获成就。
“十四五”以来,罗甸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大健康、大生态战略,深入实施“十项攻坚行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为“十五五”时期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罗甸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5年历程,罗甸县经济社会交出高质量发展亮丽答卷——
工业主导产业支撑增强,健康医药、新型建材两大主导产业,年度贡献产值超3.7亿元。
城镇常住总人口达25.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8.88%,排省、州前列。
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32万亩,建成万亩蔬菜产业带4条、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6个、规模养殖场4个,全县“三品一标”产品41个,认证数量居全省前列。
红水河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火爆出圈,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共7个。先后获评“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旅游文化服务示范县”“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
…………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
罗甸县将持续“稳”的态势,坚定“进”的步伐,助推经济规模增长、结构向优、动能向新,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型工业化 发展动能强劲
车行山间,风电场风机叶片迎风转动,勾勒出绿色发展的生动图景;电池储能集装箱整齐排列,为能源平稳消耗储存续航动力……罗甸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正“多点开花”硕果累累。
3月29日4时50分,伴随着变压器的运行声,中核汇能贵州公司罗甸罗悃二期光伏项目(50兆瓦)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50兆瓦,由18个光伏方阵接入已建成的罗苏升压站联合送出。
项目并网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0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71万吨,对于提升区域供电能力,助推社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在罗甸每度电都带着生态温度。
随着电流的方向,走进罗甸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只见环卫车正有序通过专用车道,往垃圾坑里倾倒回收的生活垃圾。在中央控制室硕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垃圾从进入垃圾池、投入焚烧炉,再到炉内燃烧的全过程。
罗甸伟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可年处理垃圾达22.55万吨、年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通过焚烧发电与废水废气净化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让昔日的废弃物真正变身为新能源。
如今,罗甸县不仅依托水、光、风等独特资源禀赋,打造了黔南州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还让产于深山的小小打火机,飘扬过海点亮国际市场。
在贵州中焰环兴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赶制海外订单。只见工人将塑料倒入铸塑机里形成外壳,再将配件一一组装后,最后机器按压调试打火机火焰,一个个打火机成品就制作完成。
“公司日生产120多万只打火机,截至目前,2025年总产值突破7000多万元,其中外贸订单占80%以上,销到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贵州中焰环兴实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谢俊义介绍。
目前,罗甸县以中焰环兴、中焰顺发、智特实业及焱工制造等4家成品打火机企业为“链主”,陆续引入广源电子、福兴电子、宏安能源等配套企业10家,预计到今年底,罗甸成品打火机日产量突破300万只。
工业是支撑经济的脊梁。
“十四五”时期,罗甸县工业体系加快形成。现代能源首位度凸显,累计获得建设指标389.8万千瓦,建成大亭首个风力发电项目,成为黔南首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主导产业支撑增强,健康医药、新型建材2大主导产业年度贡献产值超3.7亿元。深入推进“1357”找矿行动,探明硅矿资源量4.2亿吨,全县打火机日产量突破300万支,“1+2+3”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全面建立。打造亿元企业4家,罗甸县工业园区成功申创省级经开区。
罗甸工业迈入加速奔跑阶段,呈现出主要指标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动能不断积蓄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型城镇化 城乡面貌焕新
金秋十月,罗甸县城东一隅,澄澈碧波绕城而行,粼粼水光与错落建筑温柔相拥,将“城在湖边立、人在画中游”的憧憬,晕染成眼前可触的实景。
如今,这座因水而生、向水而兴的“阳光罗甸・康养湖城”,正携着满湖新韵,以更温润的姿态,将山水交融的美意,静静铺展在天地之间。
山水环绕绿满城的城镇化,提升医疗基本公共服务是关键支撑。
走进罗甸县人民医院新大楼的候诊大厅,增设的智能化导诊系统、自助服务打印机等映入眼帘。在一楼挂号、二楼就诊,一栋楼里就能完成挂号、就诊、取药等就医程序,大大缩减了患者就诊时间。
“新大楼的投入使用,让医院日接诊能力提升至1400余人次。不仅如此,我们通过就医环境、优化诊疗流程、增设便民设施、提升数字化服务,让患者实现‘一站式’就医体验。”罗甸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自力表示,医院还与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建立远程会诊联系,让群众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添砖加瓦,乡镇协同发展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罗甸县城出发,沿着银百高速行车20多分钟就到边阳镇上。作为罗甸县第一大镇,近年来,边阳镇突出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的产城融合为主,作为县城的有力补充,在产业布局、功能划分上补好位,与县城同心唱响“双城记”。
同样,作为沪昆国高贵阳至安顺段扩容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罗甸至茂井农村道路(茂井至八总段)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预计今年11月底就能建成通车。届时,原本1小时车程将压缩至25分钟左右,并通过高效衔接八总大桥及周边路网,实现茂井镇与罗甸县城的“半小时直达”。
与此同时,罗甸县聚焦龙坪镇、沫阳镇农村供水不稳定、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大力推进平寨水库支管栗木至龙坪水厂管网连通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后,每天供水量达到3.69万吨,覆盖片区的20.5万人将实现“双水源”保障,让群众喝上“放心水”“舒心水”。
在城与乡的双向奔赴中,不断拓展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
“十四五”时期,罗甸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548套(户),改造背街小巷24条、老旧小区23个,新增或改造地下管网157公里。打通一批“断头路”“瓶颈路”,县城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8.69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城镇常住总人口达25.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8.88%,排省、州前列。
罗甸县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特色发展、治理有效”的城市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宜居宜业和美乡镇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农业现代化 闯出特色新路
金秋时节,在罗甸希望的田野上,一片丰收的喜悦。
10月20日,贵州农特产业指数矩阵发布会正式推出了涵盖罗甸火龙果等贵州十大特色农产品的指数矩阵体系,标志着贵州农特产业发展评价指数体系初步形成,为下一步构建更加科学的产业生态协同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罗甸火龙果指数的发布,为产业装上了‘智慧大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助力,就像产品的身份证,让3.54万亩罗甸火龙果的品质有了量化标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罗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玉林说。
属于阳光罗甸的甜蜜,不仅仅是红红的火龙果。目前,罗甸县23万亩精品水果,投产果园达17.2万亩,产量从2021年14.11万吨,增加至2025年20万吨,预计产值15亿元以上。
精品水果甜蜜味蕾,生鲜蔬菜鼓了腰包。
眼下,作为贵阳贵安5万亩保供蔬菜基地之一的罗甸县祥脚村蔬菜基地里,辣椒地里挂满饱满果实。农户们正忙碌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摘着辣椒,进行分拣、装袋。
如今,依托罗甸“天然温室”的独特气候条件,产出的蔬菜不仅色泽鲜亮、口感清甜,品质优良,而且上市时间精准对接贵阳贵安冬春季节蔬菜供应淡季,有效填补了蔬菜供应缺口,每年计划供应7.5万吨蔬菜。
从田间到餐桌,罗甸县不仅生产抢“鲜”,还进一步提质增效。
走进贵州山味鲜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隔着玻璃向内看去,在加工水果的机器设备高速运转下,一条条Q弹爽滑的果冻产品生产出来。
“目前,公司日生产700公斤果冻产品,远销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年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贵州山味鲜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张朝举穿梭其中查看。
另一边,在贵州丝缘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内,4条先进的领航自动缫丝生产线繁忙生产着,每天可消耗近2吨蚕茧,年产110吨白厂丝。
“罗甸气候很适合养蚕,产出的蚕茧品质优良,产品大多能达到超高档五A级丝标准。”贵州丝缘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徐亿财介绍。
如今的罗甸,农业产业百花齐放。水果、蔬菜、桑蚕、生猪、生态渔业……正在蓬勃发展,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图景正徐徐铺展。
“十四五”时期,罗甸县农业基础逐步夯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全县未出现规模性返贫问题。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32万亩。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成万亩蔬菜产业带4条、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6个、规模养殖场4个,全县“三品一标”产品41个,认证数量居全省前列。
一个个扎实数据,彰显着罗甸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健底气。罗甸正朝着“产业更优、乡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迈进,让乡村振兴画卷越绘越精彩。
旅游产业化 绘就发展新篇
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贵州小三亚”罗甸持续破圈,实现“旅游流量”到“经济留量”的变现,35万人次奔赴罗甸,共消费2.31亿元。
近几年,罗甸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知名度不断打响,吸引了省内外游客争先前往。乘竹筏泛游赏景、玩桨板竞渡戏水、荡水上秋千纳凉、品“村咖”享受惬意、挑战飞拉达攀岩,新业态让游客尽情畅游山水之间。
“旺季,光竹筏一天就接待4000多名游客。如今,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以更丰富的业态、更完善的服务,为游客带来全新旅游体验。”大井村党支部副书记罗兴华介绍。
走进罗甸县红水河镇新建成的KIMPLE路亚俱乐部,清澈的水域与葱郁的河岸线相映成趣,专业的路亚艇沿着河岸线有序分布,工作人员正在给体验者介绍路亚运动的垂钓技巧。
“俱乐部从6月8日开始试营业,设置了干泊位与湿泊位共68个,周末泊位使用率达100%,平时使用率在80%左右。”KIMPLE路亚俱乐部市场部经理范立峰说。
今年夏天,罗甸县围绕“享玩水趣罗甸”主题,以“玩水”为核心元素,精心策划了水上市集、水上狂欢、水上运动三大主题系列活动,持续推动“阳光罗甸康养湖城”品牌升级,打造罗甸夏季新玩法新IP。
盛夏的罗甸,把“水”玩出新花样,300多平方公里水域,不再只是静止的水面。
秋冬的罗甸,同样魅力十足。凭借年均气温19.6℃,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9.8%,成为众多游客心中康养旅居目的地。
近期,罗甸云泽康园幸福村康养旅居基地迎来入住高峰,62岁的贵阳游客姜丽芬,去年就曾来罗甸旅居。
“罗甸空气特别好,阳光十分充足,绿油油的植被看着很舒心,在这里生活起来很惬意。”姜丽芬的切身感受,道出了罗甸康养旅居的独特魅力。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的罗甸县,共接待外地游客440.98万人次。其中,接待前来康养度假人口约24760人次,常住康养人口238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66亿元。
罗甸县旅游新业态融合趋势显著,旅游产业“出圈”更“出彩”。
“十四五”时期,罗甸县旅游发展持续发力。开展大小井、红水河等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红水河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小井省级风景名胜区火爆出圈,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共7个。常态化举办火龙果等水果采摘节,连续4年承办“奔跑贵州”暖冬户外运动和“全国钓鱼大赛”,先后获评“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旅游文化服务示范县”“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
乘着全域旅游的发展东风,罗甸县将再度奋楫扬帆,以崭新的形象与气质,开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