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贵州十二个特色产业 > 食用菌 > 产业故事

食用菌产业 异军突起山珍好 脱贫致富产业俏

         

  

  威宁自治县五里岗工业园区雪榕生物威宁食用菌产业园工人正在采摘食用菌。

  “大家抓紧采摘,一会儿客户就要来运走。”6月23日,在平坝区乐平镇乐平村,仿野生种植的食用菌飘香鲜嫩,平坝区群益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晓龙一声吆喝,四五位工人开始下地采摘。

  “这是我们精心发展的林下种植食用菌,口感好,品质高,产品供不应求,天天有客户打电话来要货。”看着一筐筐新鲜的香菇,张晓龙很开心。两个多小时,500多公斤香菇就已经采摘好等待装车。

  现在,该基地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食用菌100亩,今年产值将达800万元左右。

  窥一斑见全豹。我省食用菌产业正欣欣向荣,闯出了一条农村产业革命的新路子,物美质优的食用菌热销市场,引领广大山区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贵州是高原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良好,小气候优势突出,非常适宜各类食用菌生长。立足我省资源优势,近年来,食用菌在我省异军突起,成群众脱贫致富的短平快产业。今年,全省上下掀起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我省按照“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和“主体做实、品牌做强、市场做大、产业做好”的思路,打出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系列“组合拳”:制定《2019年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推进方案》及菌种保供、菌材保供、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1+N”政策措施,重点抓好10项重点任务及6大工程;成立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专家组,聘请50位省内外专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加大科研力度及科研平台的创建,加强重点实验室与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建设,做好食用菌资源鉴定、保存等工作;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生产企业,壮大经营主体;对菌种、菌材的集聚生产、集散发展,实现对关键生产要素的有效把控……

  一个个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化为推动食用菌发展的强大力量,让贵州食用菌种植遍地开花。

  在毕节市织金县,红托竹荪的品牌享誉大江南北,该县加大竹荪生产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打造健康、生态、绿色、有机竹荪,让竹荪种植延伸到每一个村寨。优质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国家,产品供不应求。今年,该县计划培育竹荪菌种1.4亿瓶,新增竹荪种植面积2万亩,全县竹荪预计产量达2000吨,产业总产值将达12亿元以上。

  而黔西南州安龙县采取“园区+小区”的模式,加速食用菌产业“裂变”。现在,食用菌产业面积1.3万亩,产量6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群众15306户69036人致富。

  随着产业发展壮大,安龙县与深圳、成都、昆明等城市纷纷签下了销售订单,把该县食用菌产品输送出去,形成供销联姻,拓宽了销售渠道。2018年,该县签订食用菌产销订单8.6亿元,曾一度出现夏菇“供不应求”的火热场面。

  不仅是这两地。今年,我省强化市场开拓,在贵阳地利、双龙物流园、农产品物流园还设立了“食用菌销售专区”,其中,贵阳市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的日均交易总量达54吨。利用进超市、进学校、进医院等“七进”对接机制,逐步引导我省食用菌占领省内市场。同时借助东西部扶贫对口帮扶机制,推动我省食用菌等农产品销往上海、广州等对口帮扶城市和其他省外市场。

  市场受宠,我省食用菌品牌逐渐叫响,“织金竹荪”等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久负盛名,毕节“乌蒙山宝·毕节珍好”、黔西南“万峰林”、铜仁“梵净山珍·健康养身”等3个区域公共品牌崛起,破开市场“坚冰”。

  品牌引领,我省一批食用菌产业园加速发展,织金竹荪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印江食用菌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义龙新区姬松茸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正在形成,有机产品认证基地面积0.67亿棒(万亩),产量0.28万吨。

  据统计,截至5月31日,我省食用菌种植规模达15.74亿棒(万亩)、产量39.13万吨、产值40.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3%、41.17%、51.05%。(记者 杨小友 谢朝政)

 回到专题首页 1要闻 2聚焦贵州十二个特色产业 3数说产业 4贵州准备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