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上,贵州交易团全期达成订单5073.32万美元。其中,实际成交2352.06万美元、意向性订单2721.26万美元。
本届广交会上,贵州交易团全期参加了3期线下展览,参展企业115家,展位149个,展品涵盖建材、五金、化工、家用电器、家居用品、食品、箱包、乡村振兴产品等领域。各参展企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方式,通过自身品牌影响力和国际营销网络,互动交流,把握市场需求,向海内外客商推介贵州特色产业、产品。
广交会期间,由省商务厅主办的“第133届广交会贵州省外贸业推介暨招商座谈会”在广州市举行。商务部外贸司、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以及马中国际贸工连线总会、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等100余家海内外工商机构、企业代表参加。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马雷向海内外客商发出邀请,期待更多企业到贵州考察、投资,共谋外贸发展。他表示,贵州外贸的新发展格局已体现出“三个好”——
机遇好。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了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高度重视外贸发展,全省88个县实现了“外贸清零”,发展潜力较大,贵州近年来对开放工作结构和重心的调整,是一个战略性的机遇。
机会好。过去贵州交通不便的格局已经改变,近年来贵州的“交通奇迹”为外贸发展进一步打通了开放通道,北有长江经济带黔渝经济圈、南有粤港澳大湾区,贵州从地理位置的枢纽已逐步成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还依托长江、乌江大力发展水运,同时贵州还有电力、人工、土地等资源优势。
平台好。贵州目前有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平台,能带来较多的开放机会和机遇。
“通过广交会这个窗口,看到一个更加开放的贵州。”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助广交会等国际性平台,进一步推介贵州外贸产业及特色产品,谋求与更多境内外客商进一步加强贸易与投资合作,推动优质经营主体与贵州优势资源深度对接,助推黔货出山、黔品出海,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交会是国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本届全面恢复线下展,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3期举办,同时线上平台全年常态化运营,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安科技收获颇丰:预计成单超200万美元
“广交会前后累计洽谈近100个意向客户,预计成单超200万美元。”广交会上,贵阳中安科技集团展示了最新的电线电缆产品及技术,赢得了不少客户的青睐。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海外事业部总经理黄志颖介绍,一家埃塞俄比亚客户在广交会上洽谈后,还亲自到公司实地参观考察。
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是一家科技创新型电线电缆生产企业,集研发、制造、检测、销售、服务于一体,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了国家级“绿色工厂”,也是贵州民营制造业10强企业,拥有专利100余项。自2021年建成投产以来,该集团累计完成工贸产值85.5亿元,产品出口美国、英国、加拿大、埃塞俄比亚、菲律宾、老挝等30余个国家。
“总的来说,收获颇丰。”黄志颖表示,此次参展,进一步了解了新兴市场,知晓了产品及价格的走向和趋势,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与外商建立商业关系,更好地向国外客户展示产品和技术实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加快实现公司“立足贵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
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玩转刺绣“潮”文化:更加坚定了拓展国际市场的信心
土布拼布、蜡染公仔、BORO文化褴褛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玩转刺绣“潮”文化,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的非遗手绣文创产品成了第133届广交会上的“宠儿”。
“我们带来的200余款产品都很受欢迎,并与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菲律宾、巴西等国的采购商签订了总共37万美元的订单,更加坚定了我们拓展国际市场的信心。”这两天,刚刚参加展回来的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天宇忙着安排绣娘赶制订单。
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于2021年在麻江县成立,以贵州非遗手工艺为亮点,已开发出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布偶、饰品五大系列1500余款非遗文创产品,结合现代审美需求,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爆款”。
“文创产品在于‘新’,如何将‘新’体现到每一个非遗手工艺产品里,将非遗与时尚元素完美结合,是我们一直探索的。”刘天宇介绍,该公司走的是“专家团队领导,大学毕业生与实习生负责设计与管理,通过培训带动妇女就业,衔接绣娘和市场”的新路,“让贵州本地少数民族优秀大学毕业生成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
“格外重视此次广交会。通过现场参展可让海外客商在触觉和视觉上对产品有直观感受,对企业品牌的宣传推广效果更好。”刘天宇说,同时也希望通过展会学习借鉴其他公司的优秀设计理念和文化创新概念,为公司产品注入更多新元素、新亮点。
雄正酱香酒传承“非遗”:“醉”倒一众国内外客商
广交会上,雄正酱香酒“醉”倒一众国内外客商。
来自仡佬族传承千年的“非遗”酿酒工艺,引起了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多个国家客商的兴趣,表达了品牌合作的意愿。
“多年来,广交会一直是我们拓展市场、获取订单的重要渠道,公司十分重视此次疫情后的首次亮相。”仡佬族酿酒技艺非遗传承人、贵州雄正集团董事长张再彬说,该集团抢抓广交会机遇加快拓展全球市场,致力于通过多元化市场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竞争优势,让“酱香酒本来的味道”飘香世界。
据悉,雄正非遗酿酒生产基地位于仁怀市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小产区内,并在贵阳集团总部建有全国首家“仡佬族酿酒技艺传习馆”和“仡佬族酒文化博物馆”。
贵州苗姑娘积极拓市场:让贵州辣椒产品漂洋过海路更顺
高品质食材、经典工艺、独特香辣味……在第133届广交会贵州苗姑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展位前,贵州味道“绊”住了许多客商。
“苗姑娘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有了较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贵州苗姑娘控股集团CEO何锦康表示,此次参展,比起现场销售,公司更看重展会对品牌的宣传推广效应。
“去年,我们的产品出口到北美,为开拓国际市场坚定了信心。”何锦康介绍,今年将依托省市共建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将产品全方位打入欧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在境外主要市场布局海外仓,挖潜力、降成本、扩规模,让贵州特色辣椒产品漂洋过海路更顺。
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苗姑娘主攻方向。近年来,苗姑娘油辣椒等产品在当地成了“爆款”。4月20日,苗姑娘公司与澳门贵阳商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发力,致力于扩大贵州辣椒制品出口路。
苗姑娘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向全世界展示“贵州味道”的魅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