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吴士钢 | 会议届次: |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加快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618号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 | 无 |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18号建议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吴士钢 |
会议届次: |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加快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618号 |
主办单位: | |
会办单位: | 无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18号建议的答复 |
吴士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建议》(第618号)收悉,该建议是2015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建议,由龙超云副主任督办。经认真研究,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经开区土地供给问题
近年来,我省在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前提下,以满足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用地需求为目标,坚持严守耕地红线和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确保整体耕地保护有效、用地保障有力。一是合理分解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由国土资源部每年从上至下逐级分解下达,我省在统筹考虑各地经济建设发展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规划年均用地增量、生产总值、新增城镇人口等因素对国家下达贵州的用地指标进行分解,并将经开区、高新区等作为用地优先保障对象。如2012年下达遵义经开区土地利用计划指标61.1公顷,2013年90公顷,2014年70公顷,一直处于遵义市各县(市、区)首位,全省前列。由于国家下达我省的用地指标总量有限,与我省各地经济建设发展实际用地需求差距较大,用地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综合考虑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我省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给予倾斜。二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为进一步加强五千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工作,守好我省的“米袋子”和“菜篮子”,2014年10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千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函〔2014〕125号),明确“严禁以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由改变五千亩以上坝区耕地用途;严禁在五千亩以上坝区设立城市新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供地政策的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项目,确需占用五千亩至万亩坝区耕地的,在申报用地之前,由所在县(市、区、特区)政府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所在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对建设项目现场勘查审核并提交核实报告,待省国土资源厅同意后再按程序报批。
关于“向国土资源部上报遵义经开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事宜,省国土资源厅已于2014年12月将相关方案和材料报送国土资源部。
二、关于加强全省各市州产业布局统筹问题
我省高度重视全省产业科学布局、统筹发展,注重引导各城市和产业园区实现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一是印发了《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产业园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编制指南》、《产业园区规划编制及中期评估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了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规划编制和中期评估专家库,组织开展了百名专家学者进园区等活动,积极帮助园区找准产业定位,科学制定和调整园区发展规划。二是坚持分类指导,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30个省级重点园区明确升级路径,强化示范带动,积极构建500亿级、300亿级、100亿级园区梯次发展格局;同时实行“一园一策”,帮助20余个发展相对缓慢园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特色园区。三是指导遵义市政府制定了《遵义市(四大)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按东、中、西和北部分片区进行产业布局,引导各区域各展所长、差异发展,区域联动、协同跨越,逐步把遵义市建成空间结构合理、城市和产业分工明确、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地区。四是建立了“贵州省政府招商引资信息网”和各市州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实现招商引资信息、项目库、投资指南、产业政策等的统一发布和资源共享;建立了“贵州省招商引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对历年来已签约的项目进行全程服务和动态跟踪;先后编制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煤化工、茶叶、医药等重点产业投资分析报告,统筹指导全省各地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明确各地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指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做好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努力避免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和项目同质化建设,不断推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三、关于统筹规划经开区北部新城建设问题
遵义经开区于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遵义市根据开发区建设发展需要,将董公寺、高坪片区约31.4平方公里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北区扩区移位的范围,目前该区域正在编制《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完成。同时,董公寺、高坪片区已被纳入遵义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遵义市政府于2012年8月批准了《中心城区高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高坪控规》)。2014年4月,为切实履行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与遵义经开区签署的友好合作协议,加快推动双方合作发展,由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委托美国RTKL和高力国际规划设计公司完成了对高坪区域的城市设计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2014年7月遵义经开区根据RTKL公司编制的高坪城市设计,启动了对《高坪控规》的修编工作,高坪片区开发区规划面积21.93平方公里,按照“一带二心五园”的空间布局,以高坪河生态湿地景观带为纽带,规划了董公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B)、高坪综合配套服务中心(A),作为城市综合功能片区;由南向北依次布局特色轻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汽摩制造产业园、航天航空机电产业园、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遵义分区(遵义产业园)等五大产业园。目前《高坪控规》修编成果已按程序上报遵义市城规委审查。根据新调整的控规,高坪片区将更加突出绿色生态和产城互动的理念,提出了“打造遵义绿洲,将园区和原规划的两个配套服务区域进行有机的结合,统筹发展”的建设思路。
四、关于给予经开区融资支持和资金倾斜投入问题
我省大力支持遵义经开区开展融资工作,并在相关资金支持上给予倾斜。一是支持遵义经开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规定,合理举借政府债务,在批准的限额内充分考虑经济形势、财政承受能力、融资成本、项目效益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举债额度。同时将对经开区企业债券发行给予支持,对经开区申报的企业债券给予优先、从快预审。二是利用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等,对园区和入园企业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厂房建设、技术改造、产业培育、节能减排等项目给予大力扶持,2011年至2014年共支持遵义经开区4200万元专项资金。三是我省已下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5〕25号),明确在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方面给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更多的支持,通过安排和整合专项资金、建立省级PPP引导资金等,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资、营运管理。积极支持遵义经开区引入社会资本(PPP模式),参与市政、交通、公共服务、水利等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体系和投资、补贴、价格等政策要素的协同机制,保障和促进遵义经开区建设。
2015年8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