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苏维词 | 会议届次: |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把贵州打造成全国山地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64号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 | 无 |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苏维词 |
会议届次: |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把贵州打造成全国山地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64号 |
主办单位: | |
会办单位: | 无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苏维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把贵州打造成全国山地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议》(第64号代表建议)收悉,该建议是2015年省政府领导领衔督办重点建议,由陈敏尔同志领衔督办。
您提出的建议符合省委、省政府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要求,意见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对推动我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收到建议后,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农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农科院、省气象局等承办部门,赴湄潭县、遵义县就建议提出的打造全国示范基地、加快示范园区建设、改善生产基础条件、加强品牌和质量建设、加大营销力度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专题研究对策举措。在办理过程中,主办单位省农委围绕我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先后到贵阳、遵义、六盘水和毕节等地专题调研,到福建、江西等省学习考察,对您提出的合理建议予以充分采纳并细化到具体工作措施中。
自201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列入“五大新兴产业”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以结构调整、园区建设和深化改革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在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是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连续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38.5万吨,比上年增长10.5%,创近五年新高。农业增加值增长6.6%,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1%,增速均排全国第一。今年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速。二是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全省确定的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精品水果、马铃薯、中药材、核桃、油茶、特色食粮和特色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一些产业逐步在全国占据一定优势地位。三是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深入推进。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326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3134家,建成种植基地1072万亩,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214个。累计完成投资2259.7亿元,实现总产值2748.2亿元,销售收入2070.8亿元。四是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稳步推进。截至2015年10月底,我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67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2198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1358万亩,有96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认证。五是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模式创新等。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贵州农业的优势在特色,要在提高粮食自给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指明了我省农业发展的方向。6月30日,陈敏尔同志专门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进行研究部署,提出要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园区平台建设、狠抓市场开拓和产销对接、狠抓农村综合改革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10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通过实施调整产业结构、突出质量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建设、推进科技进步、强化市场开拓等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我省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道路,引起了农业部的高度关注。今年7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毕节市考察调研时表示,支持把贵州作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试点示范省份。经初步议定,农业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拟于2016年初签署《共同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并明确试点内容、推进方式、工作措施以及双方的任务和责任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为统筹全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我省正在编制《贵州省“十三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并将规划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专项重点规划。规划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抓手,以农业园区为平台,着力构建特色产业、质量安全、基础设施、科技支撑、市场开拓和政策保障六大体系,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效益明显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同时,我们将根据《意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制定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精品水果、马铃薯、中药材、核桃、油茶、生猪、刺梨、特色食粮、特色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子规划,明确各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持产业。
二、加快示范园区建设。按照《意见》要求,我们将大力实施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工程,集中力量建成100个配套设施完善、主导产业突出、综合效益明显、示范效应显著的引领型示范园区。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精深加工、招商引资等工作,推动省、市、县三级农业示范园区提质升级,提高园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围绕园区建设要素保障、土地流转、科技创新、投资融资等重要环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力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园区多功能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覆盖所有县(市、区)和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500个以上,省、市、县三级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000个以上,建成一批以整县为单位的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工程,以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支持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壤质量。二是完善配套设施。落实土地出让收益1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山区现代水利建设试点”经验,解决水源入田入土问题。同时,整合各类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加快完善农业生产重点区域交通网络。三是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加强山地农机适用新技术研发与引进示范推广,促进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快山地机耕道建设,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
四、加强品牌和质量建设。一是建设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和保护,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步伐。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3300个以上,有机种植和野生采集面积达到150万亩,有机加工企业达到120个以上。二是制定标准。围绕茶叶、蔬菜、精品水果、畜禽、特色食粮、特色渔业等产业,制(修)定完善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加工销售、产品质量等省级标准,并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示范。三是加强监管。由县乡逐步向村级延伸,加快建立覆盖全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引导生产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五、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一是完善市场流通体系。重点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区域性集散市场、销地综合市场和综合性商贸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能力。到2020年建成10个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和批发市场。二是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大力推进农社、农校、农超、“双百市场工程”对接等产销对接,支持合作社进城建立销售网点,扶持组建农产品产销联盟。在交通枢纽、旅游集散地等重要目标市场及对口帮扶城市,增设贵州农产品销售窗口。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和国家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建设,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力度,创新“供销社+互联网+电商”等模式,做大做强淘宝网特色中国·贵州馆、京东商城中国特产·贵州馆等主流电商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015年11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