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民建贵州省委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加快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128号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 | 无 |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8号党派提案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民建贵州省委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加快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128号 |
主办单位: | |
会办单位: | 无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8号党派提案的答复 |
民建贵州省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快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的建议》(第128号党派提案)收悉。非常感谢对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该提案是2015年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提案,由陈海峰副主席督办。
2013年12月,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被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命名为“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示范基地获批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以文化牵手科技,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与北京及中关村合作,全力打造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中国西部众创园、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贵阳火炬软件园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建设了中华文化机、多屏看、教育云、媒体云等一批文化装备、文化软件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集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与信息服务、数字出版、高端印刷、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切实发挥了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你委经过认真调研后提出的《关于加快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的建议》,客观准确反映了当前示范基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案提出的“完善规划”、“建立协调机构”、“拓宽融资渠道”、“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等建议,我们已在相关工作中予以采纳并在行动中予以落实,对“提升文化品牌”、“强化领军人才引进”等建议,我们将用于指导下一步工作。经认真研究,现就提案提出的具体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发展规划、建立联动机制的问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我省制定了《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划(2013-2020年)》、《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示范基地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细化了工作具体推进计划。二是明确责任主体。2014年4月,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实现既定目标的责任主体和相关具体事项。三是建立协同机制。成立了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办落实;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并设立了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下一步,我省将不断完善统筹联动机制,引导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不断向示范基地聚集,确保到“十三五”末,在示范基地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文化科技企业20家以上,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力争通过5-10年,把示范基地建成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文化科技研发中心、转移中心、企业培育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技术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辐射中心,推动贵阳市进入我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重要城市。
二、关于拓宽融资渠道、健全融资体系的问题。目前,我省已在示范基地建成大数据资本服务中心,聚集了117家投融资机构,其中:股权投资基金占全省90%,科技金融机构占全省50%;成立了贵州银行科技支行、贵阳银行科技支行、工商银行贵州分行科技支行;与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合作建立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四台一会”(管理平台、承贷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促进会);与中关村有关产业联盟共同探索建立“贵阳新三板加速器”,培育的东方世纪、黔驰信息等文化科技企业已成功挂牌“新三版”。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拓宽示范基地企业资金供给渠道。一是指导贵阳市在制定金融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时,将文化、科技、金融融合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金融支持具体方向、目标和路径;二是在贵阳市产业扶持引导基金设立和发展过程中,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发起设立文化科技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文化科技产业发展;三是继续鼓励金融机构打造适合文化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特色产品,逐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科技链助力贷款、科技创业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文化科技企业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四是加快推进文化科技企业直接融资,鼓励和支持文化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着力协助推动贵州广电网络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三、关于支持文化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的问题。近年来,示范基地引进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太极智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动态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培生(北京)管理咨询公司等一批文化科技优秀企业,集聚了贵州广电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荷塘月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科技骨干企业。截至2014年底,示范基地共有文化科技企业520家,其中: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软件企业5家,CMMI认证企业22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7家;实现营业收入98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24 家,超过1亿元的企业11家,以电信增值业务和呼叫产业为主的世纪恒通,实现收入2.04亿元。朗玛信息入选“2014年中国上市潜力企业100强”榜单;世纪恒通成为贵州省内最大的手机报业务运营公司;荷塘月色相继打造出凤凰传奇、雪山朗玛、郑源等著名歌手。示范基地虽然涌现出朗玛信息、世纪恒通、高新网用等一批优秀文化科技企业,但与国内大型企业相比,规模小、产值相差很大、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按照“择优扶强、优势互补”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竞争力强、示范作用显著的文化科技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引进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鼓励龙头企业树立自主品牌,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龙头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
四、关于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问题。示范基地依托贵阳国际人才城、省部共建中国贵阳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载体,不断加快文化科技人才聚集。目前,示范基地聚集了高潮、牟端、张超、王伟、张淮等一批高层次文化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累计引进签约院士16人、“千人计划”专家8名、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名。但正如提案所述,示范基地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仍显匮乏,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高端创新人才匮乏已成为示范基地推进文化科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瓶颈。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快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文化科技领军人才。一是继续与北京及中关村开展深度合作,最大可能地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以“文化+科技+金融+人才”为路径,加快形成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依托高层次人才工作服务促进会、贵州留学人员联谊会·贵州欧美同学会贵阳高新区分会、贵州海外青年创新创业协会等人才服务社团组织带动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宣传推介和桥梁纽带作用。三是依托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创建贵州科技与文化融合(智库)研发基地,凝聚整合研究力量,积极承担各类纵横向课题,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国际交流、项目开发、校企合作等方面为示范基地发展服务。四是根据我省人才需求规划,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高校开设文化、科技、金融相关专业,加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关于建立督查调度制度的问题。我省通过狠抓督查调度落实,全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一是建立调度机制,对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工作实行高新区党工委“双月一调度”,管委会“一月一调度”,分管领导“一周一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二是纳入目标考核,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纳入高新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由督查部门根据要求定期对重大事项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政策和项目支持的依据。三是加强统筹协调,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各领域,督促指导各部门、各专项小组落实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推进落实好建设发展工作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紧盯项目和平台建设,紧盯企业和产业培育,紧盯创新和创业发展,重点实施高端要素驱动计划、重大项目带动计划、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特色品牌提升计划、专业园区支撑计划“五大行动计划”,通过开放合作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资金,充分利用全国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示范基地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2015年11月26日
(此件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