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张瀚时代表 | 会议届次: |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加大贫困青壮年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394号 |
主办单位: |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会办单位: | 团省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农委、省扶贫办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9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张瀚时代表 |
会议届次: |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加大贫困青壮年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394号 |
主办单位: |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会办单位: | 团省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农委、省扶贫办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9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张瀚时代表:
您提出的《加大贫困青壮年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收悉。此建议为陈鸣明副省长领衔督办的重点建议。经认真研究,现将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对农村贫困人口中的青壮年进行常态培训问题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整合培训资源,对贫困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规范化技能培训30万人以上。2016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6〕103号),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作为实施大扶贫战略的重要工作来抓。省政府成立了陈鸣明副省长担任组长的省级统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整合扶贫、农委、旅游、商务、移民搬迁、工青妇等部门培训资源,使各项培训资金、培训优惠政策向县级集中、向农村青壮年倾斜,构建全省统筹的“大培训”格局,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创业愿望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务农人员、农村留守妇女、水库移民及易地搬迁群众、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等农村青壮年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对象优先面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2016年完成培训30万人以上,力争达35万人,通过培训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技能以促进就业,通过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片、激励一方”的目标。
积极推进医院护工等服务业人员培训输出试点工作。出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精准开展培训输出医院护工等服务业人员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6〕171号),从2016年开始,在台江县、丹寨县、威宁县、钟山区开展培训输出医院护工等服务业人员试点工作。到2017年2月底,试点县(区)有组织输出800名医院护工等服务业人员分别到杭州、大连、深圳等对口帮扶城市或省内就业。
二、关于培训内容设置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重点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乡村特色旅游、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电商、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制作、创业6大类培训。规范培训标准。省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乡村特色旅游、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电商、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制作、创业6大类培训标准,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开展培训。规范课程设置。将基本素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强化技能实操实训,实操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不低于6:4,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对拟转移和已转移未稳定就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有一定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展创业指导培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基本素质培训要将基础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进城务工须知等内容纳入培训课程。灵活多样开展培训。统筹利用各地党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技推广机构的场地、师资、设施设备,采取长短结合、产教结合、送教下乡办班等方式开展培训。
三、关于培训后就业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为引领,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5个100工程”的需求统筹安排培训项目,重点针对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家庭服务业、民族特色手工业、电子商务等就业容量大的行业用工需求开展培训。其中,人社部门主要开展中式烹饪、家政服务、酒店服务、电工、焊工、汽车维修、汽车驾驶、挖掘机驾驶等工种及创业培训,培训后到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就业居多;扶贫、农业、移民搬迁、文化、团委、妇联等部门主要开展锦绣女(刺绣、蜡染)、家政女(家政服务)、农业种植养殖技术、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培训后开展规模化种植养殖和从事民族手工业、家庭服务业居多;商务、旅游等部门重点开展农村电商、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经营、民俗歌舞表演等培训,培训后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和发展乡村旅游业居多;民政和残联分别针对农村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开展培训,促进其就地就近就业;工会主要是开展农民工工匠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医院护工等服务业人员培训输出试点工作,按照“先问需、再培训,先医院、再拓展,先试点、再推广”的思路,有组织地培训输出医院护工等人员到对口帮扶地区就业,帮助贫困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尽快实现脱贫。各试点市(州)已明确承接劳务输出工作的劳务派遣公司,派人分别赴杭州、深圳、大连等对口帮扶城市和省内各大医院、家政服务公司对接摸底用工信息;根据对接摸底情况进村入户发动宣传,动员群众积极报名参加培训。组织贵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统一编写教材,现教材编写基本完成。截止目前,各试点地区培训输出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将于近期开展基础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相关院校已做好承接培训的准备。
四、关于积极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问题。一是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29号)、《关于印发“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黔府办发〔2015〕31号)、《全民创业行动计划》(黔就联办通〔2015〕1号)等文件,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扶持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更加完善,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为推进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双百工程”。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创业园(点)建设,下发《关于做好“双百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对2015年-2017年期间,各地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创业园(点)进行目标分解。截止目前,全省已创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8家、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13家。三是切实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计划。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四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收减免等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2016年,我省共有1098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带动6586人就业,为176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54万元。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重点采用“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模式,规范使用大学生版创业培训教材,提升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6800人。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辅导制度。组织建设全省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力争在今年前全面完成,建立健全青年创业辅导制度,适时开展导师与创业者的对接和指导。五是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和表彰。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组织“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贵州赛区)大赛,激发我省青年创业创新的热情,精心搭建创业创新展示平台。通过大赛将筛选出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各级人社部门给予入驻园区、贴息贷款、培训辅导、资金扶持等方面优先扶持。总结交流我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2015年,命名62名同志为贵州省第二届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为推进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您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5个100工程”和五大新兴产业等,积极借鉴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经验和做法,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培训投入,改进培训方式,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片、激励一方”的目标, 为我省决胜“十三五”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和后发赶超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