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称: | 民盟贵州省委员会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深化贵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4238号 |
主办单位: | 省教育厅 | 会办单位: | 省国资委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238号提案的答复 |
代表名称: | 民盟贵州省委员会 |
会议届次: |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
建议标题: | 关于深化贵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4238号 |
主办单位: | 省教育厅 |
会办单位: | 省国资委 |
复文标题: |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238号提案的答复 |
民盟贵州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深化贵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议》收悉,该提案是2023年省政协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提案,由省政协副主席冉霞同志领衔督办。按照2023年重点提案办理要求,交由省教育厅主办,省国资委会办。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总体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结合我省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比较优势,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作用,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和国家、省级“双高”学校建设,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逐步消除职业教育与企业用才需求不匹配、不适应等问题,加快“技能贵州”建设步伐,为推进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储能备才。
(一)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制定《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若干措施》《贵州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教育服务32个产业链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组建了由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按照我省产教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着重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力量,并大力实施优质职业教育与本土国有大型企业联盟、与区域行业发展联合、与当地园区发展联结、与主导产业联动、与城乡融合发展联袂等行动,全面实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省共有1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提请申报建设,评选出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上报教育部,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贵阳贵安大数据市域产教联合体”于5月28日正式成立;共有81所职业院校主动与贵州32个特色产业链紧密对接,建成相关领域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4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21个、产业学院28个,平均每年为贵州十大工业产业、12个重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培养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9万余人。
(二)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设置。根据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主动融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布局,不断优化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着重提升专业结构与全省产业结构的匹配度。目前,全省中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覆盖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中职专业布点1516个、高职专业布点1068个,2022年全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占高校毕业生的58.73%,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4%,在省内就业人数占比为77.65%。
(三)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倾斜支持。我们始终坚持“在规划上优先考虑、经费上优先投入、政策上优先保障”的原则,在推进院校达标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学科设置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期间,我省每年新增5亿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制发《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按照“一校一策”稳步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争取4.28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推进达标建设,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目前,我省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了80%,基本完成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的进度要求。
(四)持续优化宣传举措。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职业教育及产教融合发展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宣传阵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将职业教育相关信息传播给更多人群,逐步提升我省职业教育知晓度和吸引力。一是刊物端,在贵州日报开设“聚焦职教”专版,在天眼新闻客户端开设“职业教育”频道,共计刊发800多篇(件)质量优异的宣传报道文章,总阅读量超6000万人次。二是新媒体端,与贵州广电合办职业教育宣传专区“职通车”,利用“贵州教育发布”“动静APP”等平台,面向社会大众全面展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最新动态。三是抓实职业院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在全省部署开展了高职院校书记校长走访100家企业活动,把政策导向及合作意图带向企业,把企业岗位带回校园,截止今年8月,贵州高职院校书记校长走访企业完成进度达85%,位列全国第一。四是通过举办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周和邀请企业进校园等形式,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举措,并邀请企业代表参加调研座谈会、研讨会等推动校企合作交换意见,充分听取推动落实产教融合激励政策的有关意见建议,增强学校和企业办学主体意识。
(五)优化监督机制促进工作落实。按照《贵州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州激励实施办法》规定,我们将各地推进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我省改革成效明显市(州)激励的关键考核指标,并将产教融合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执行情况纳入下一年度现代职业教育中央专项资金预算的重要考量依据,采取奖惩分明的机制倒逼各地、各职业院校抓牢抓实产教融合改革发展,切实推进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贵委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紧密结合“一体两翼多节点”的特色空间布局,深入实施职教园区和产业园区组合式集聚发展模式,统筹“四化”建设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结合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高职院校每个市(州)同一专业开办学校2—3所、中职学校每个市(州)同一专业开办学校不超过5所的要求,推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专业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二)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支持,适当延长省级财政每年新增投入5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既定政策,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按照公益性原则,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支持职业院校达标工程和职业教育教学专项设施设备采购,加快改善办学条件。
(三)持续深化校企合作。聚焦“四化”建设,优先选择我省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同时,支持各市(州)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实体化运作的理事会,推动多方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等,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每个市(州)至少成立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四)持续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依托贵州省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建设完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模块,整合信息,动态发布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技术研发需求、项目合作需求和学校人才供给信息,为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持续扩大我省职业教育及产教融合知晓度,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五)探索建立双元特色办学模式。大力支持在省级层面设立贵州产教融合发展集团公司,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集团公司”设立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并充分依托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力量,通过健康投资方式,依法成立与学校专业相适应的实体产业子公司,支持职业院校在现有生产性实训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专业,创办校办企业实业,推动实现“一校一主业”,形成“专业围着产业办、经营围着专业做,老师既是师傅、学生也是员工”的“产学研创融合、校企一体化”的特色双元办学新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