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杨昌芹代表: 竹编里的脱贫记忆

2018年03月11日 10:54

 

 杨昌芹代表。

  走上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贵州代表团的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手上拿着一个精致的竹编杯子。

  其实,这次来北京她还带着另一件作品——赤水竹编画“铭记初心走进新时代”。

  “我想通过自己的这幅作品,表达我们赤水人民的心情。”杨昌芹说,“我们赤水脱了贫、致了富,但不忘感恩,不忘初心,要更加努力奋进,迈步走进新时代。”

  学习赤水竹编十年,现在的杨昌芹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但她更希望人们记住她的是一名来自基层一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作为一名竹编手工艺人,我亲身感受到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红火、心情越来越好。”

  如今,赤水市已经退出了贫困县行列。在杨昌芹眼中,这不只是简单的由贫变富,“发生的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

  环境更美了!村庄变成了公园,山区变成了景区,庭院变成了花园,农家变成了客栈,农村人享受到了比城市人还好的生活环境。

  生活更富了!家乡群众山上栽竹,石上种石斛,林下养鸡,水里养鱼,家里开起农家乐,都走上了旅游路,吃上了旅游饭,农民生活日新月异,很多群众学会了电脑、开上了小车、住进了楼房。

  乡风更好了!大家从牌桌走上课桌,从酒桌来到书桌,围坐一起讲思想、讲感恩、讲政策、讲技术、讲道德。

  精气神更足了!村民们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办成许多大事,农民一步步住进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生活好了,思想变了,干劲更足了。

  “以前赤水竹编多是满足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所需,现在已经变成了工艺品。”杨昌芹说,根据客户需求,他们还能设计出各种不同的产品。

  这绝不是一句虚言。90后的竹编工艺传承人,“全国也不超过10人”。在2012年,杨昌芹就创办了自己的小微企业——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随着赤水竹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我相信大家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杨昌芹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