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治病虫害,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达地水族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全方位、深层次推进粮食安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力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防治责任链条。将病虫害防治纳入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成立了春耕生产粮食安全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专班。明确防治工作目标任务,在全乡10个行政村设置了病虫害防治危害监测情报员,构建起“早监测、早预警、早处置”的全链条防控体系,提高预报及时性。截至目前,召开专题部署会3次,监测情报员反馈信息50余条。
二是坚持技术赋能,提升科学防治水平。坚持“技术赋能、分类施策”的原则,积极邀请县级病虫防治专家开展病虫防治技术培训4场次,覆盖乡村两级干部100余人。系统培训了白背飞虱、稻秆蝇等有害生物识别及防控技术,确保防控措施到位,提升防治效果。截至目前,开展病虫害防治排查面积4000余亩,设置病虫害监测装置、诱捕器50余套,开展无人机喷洒作业20余次。
三是凝聚全民力量,构建群防群治格局。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全力以赴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充分整合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村“两委”一队、种植大户等力量,深入防控一线进行跟踪服务指导,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防治格局。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推送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大家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参与度,确保安全度过病虫害高发期。截至目前,张贴宣传《有害生物防治告知书》1200余份,技术人员开展服务指导60余次,发放《病虫害防治手册》800余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