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十二大特色产业 > 牛羊

安顺牛,确实“牛”

8月15日,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白马湖街道祝英村,村民柴其顺正忙着照料牛棚里的23头母牛。“去年卖了30头牛,收入12万元左右。”这位2019年返乡创业的“牛倌”难掩兴奋地说。在安顺,像他这样通过养牛实现增收的农户已达2000余户,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近年来,安顺市把肉牛产业摆在特色农业首位产业来抓,走出一条独特的肉牛出圈之路。

2025年上半年,安顺市肉牛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出栏肉牛7.56万头,同比增长17.77%,出栏率跃居全省首位。这一骄人数据背后,是安顺市立足资源优势,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关岭牛凭借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及口感鲜美的特点,获得不少消费者青睐。作为安顺肉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保种繁育工作备受重视。

位于关岭自治县普利乡的贵州章德农牧有限公司,专注关岭牛养殖和母牛繁殖。今年以来已销售肉牛169头。“我们坚持品质至上,主要销往安顺本地和广东市场。”该公司负责人方敏介绍,目前企业存栏肉牛300头、母牛160余头。

位于普利乡的关岭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关岭牛种质资源保护场,通过严格筛选、科技支持、人才培养、科学管理,现有240头纯种关岭牛能繁育母牛,根据毛色、眼睛、牛角等特征分为10个家系。“我们已成功繁育135头优质母牛,并建立基因数据库。”关岭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主任郭燕平表示,“确保品种纯正,是打造‘关岭牛’品牌的关键。”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充分发挥关岭牛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创新采用“政府主导、全链整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推动传统肉牛产业向现代化“三产”融合转型升级。从1999年入选“贵州四大黄牛”,到2016年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关岭牛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产业配套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位于安顺经开区的贵州安顺宏屠畜禽屠宰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19.66亩,内设有检验检疫车间(化验室)、冷链配送车辆、污水处理等设施。自2024年9月建成投产以来,年屠宰能力达5万头,产品远销上海、成都等地,今年该公司的产值已逾2400万元。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一直以来,安顺市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创新推出“28安心养”联农带农模式,实施肉牛产业奖补和政策保险,推动“企业+农户”代养合作。2025年,全市新增肉牛家庭牧场395家,人工种草保有面积达15.61万亩,秸秆饲料化利用1.5万吨,屠宰活牛7680头,产业链条日趋完备。

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安顺市肉牛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也彰显出当地政府和企业在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益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

目前,安顺市正着力构建“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牛饲料加工厂保障源头供给,精深加工提升肉牛产品附加值,鼓励肉牛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开发牛肉系列产品,培育企业品牌,同时创新营销举措拓展市场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