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初,汪希平的计划书里只有养牛一项,结果一坨坨让他焦虑的牛粪,却为他“变”出了种植、加工、餐饮、民宿四大产业板块。
2014年,在浙江杭州从事医药净化工程的汪希平回到安顺市镇宁自治县,计划通过养牛带动家乡发展。
“就想简简单单养点牛,哪想到牛粪能成这么大的麻烦。”如今,作为贵州米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汪希平,想起当初的情形不禁苦笑。
那是2015年春天,他站在宁西街道十一村的养殖场里愁得直挠头。500头西门塔尔牛,每天产生3吨多粪便,让他时刻都在担心环境污染的风险。
牛粪是最好的有机肥,为什么不种点水果呢?一个偶然的想法点醒了汪希平。
说干就干。他投入50多万元,建起标准化有机肥发酵车间。新鲜的牛粪通过添加菌种、调节温湿度,经过30多天的密闭式高温发酵,杀灭了病菌和虫卵,转化成无臭无害、养分富集的优质有机肥。
2017年,汪希平流转土地,试种了黄桃、李子、枇杷、葡萄等20多个品种水果。所有果树只施用发酵后的牛粪,不打农药,不用化肥。“除草剂都不打,讲究的就是一个‘落叶归根’。”汪希平指着杂草丛生的果林说。
效果立竿见影。“第一批15亩枇杷就卖了近10万元。”汪希平说,“农产品一定要做精,精品水果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
秉持以销定产的原则,汪希平没有盲目扩种。“每个品种控制在20亩,宁缺毋滥。”他的种植规划是:只种生态水果,少而精,根据市场反馈逐步调整。哪个品种适合当地种植,口感好、客户认可、卖得好,第二年才增加面积。
“我们的销售模式是,A端直接对接C端,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销售。甚至有时候先送给客户品尝,通过口口相传,回购率达到了90%。目前现场采摘占总销售量的45%,还邮寄到湖南、四川、广东、浙江、上海等11个省市。”
如今,米博公司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60亩,年产值超过280万元,果园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采摘,还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品牌建立很辛苦,但是很值得。比如桃子,前年我们卖了2000斤,去年卖了1万斤,今年卖了4万斤,这就是品牌的效应,大家都记住了米博的生态桃子好吃。”汪希平说。
水果种好了,采摘游客多了。采完水果的游客们提出:能不能有个吃饭的地方?既然是养牛的企业,能不能尝尝你们的牛肉?
这让汪希平产生进军餐饮业的想法,但也让他想起了另一个“痛点”——单纯卖活牛,利润只有10%左右。
“必须自己干深加工。”2024年,米博公司接手了一家屠宰场,并投入资金进行现代化改造。有了自己的屠宰场,汪希平立即拓展业务:一方面,将分割出的优质部位做成精品牛肉供应市场;另一方面,与学校食堂合作,成为学生营养餐的稳定供应商。2024年12月,为进一步打通消费端,米博公司第一家牛排体验店在镇宁县城开业。
“从养牛到屠宰加工、销售牛肉,再到卖牛排,每增加一环,利润就翻一番。”汪希平算了一笔账:通过全产业链运作,养殖、种植、加工、餐饮四个板块综合毛利率达到30%以上。
2024年,米博公司总产值达3200万元,是2014年的15倍以上。今年上半年,汪希平的养牛场出栏肉牛1800余头,种植、加工、餐饮也做得红红火火。闲不住的他,又把产业布局到了民宿上,起因还是游客的需求。
“问题,逼着我一步步走到今天。”汪希平笑着说,“牛粪‘逼’我种水果,水果引来游客,游客又需要餐饮住宿,每个问题解决好,每个地方都是产业链条,都是商机。”
汪希平投资的民宿项目明年完成。“游客来了能采摘、能吃牛排、能住民宿,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好价钱。”汪希平笑着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