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十二大特色产业 > 特色林业

源之林农业立体种养走出发展新路——林下种麻 林上养蜂

7月的毕节市七星关区拱龙坪林场,2万余亩天麻种植基地隐在林荫之下,在“零代天麻种”培育区,数千个营养袋整齐排列,几十个工人穿梭林间,察看菌株长势。

贵州源之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杰半跪在地,轻轻用手刨开表层松针与腐殖土,露出一个个裹着褐色外衣的乌天麻。“看这品相!”他托起一个半斤重的天麻,“去年产了60万斤,产值超2000万元。”

尝到甜头后,张杰还萌发了向空中发展的念头。今年,他们将5万余箱胡蜂放置到基地上面的树上,这种“林下种麻、林上养蜂”的立体种养模式,大大提升基地空间利用效率和产值。

林荫之上,成群胡蜂在空中飞舞,嗡嗡之声响彻林间。贵州源之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学昆指着蜂桶说,“别看它们小,却是天然‘虫害克星’。胡蜂每天捕食害虫,既护天麻,又产蜂蛹和蜂毒,一桶能收20斤蜂蛹,5万桶就能创收千把万。”

“十年前回家,看到乡亲们守着荒山受穷,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抚摸着蜂桶上的裂痕说,“现在好了,天麻种在地里,胡蜂养在林间,秋天就可以收钱。”

基地里,每天有60人左右务工。张杰说,“用工量最大的时候,有200人左右在基地里务工,很多外出的乡亲都回来了,一是想就近就业,二是跟着学点技术。去年,公司发放工人工资就有800余万元。”

在外务工十多年的杜天义便是其中一员。前年,看着家乡热火朝天种天麻,他毅然返乡,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天麻专家”。他每月在基地领5000元工资,自家还种点天麻,年收入超10万元,“去年用公司教的‘三层覆盖法’,天麻产量翻了一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