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开发区 > 贵阳市

贵阳综合保税区

贵阳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位于贵阳市中心城区北部,总规划面积10.83平方公里,其中,国务院批复的海关特殊监管区面积为3.01平方公里,2014年12月,一期围网区1.003平方公里通过国家验收,目前,一期已建设完成,正在推进围网二期2.007平方公里建设,园区规划工业用地占比约为72%。

贵阳综合保税区目前建成近9.2公里道路网络,厂房、仓库、商业配套等生产生活设施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电力方面:已完成110KV 杨柳变(容量2*50MVA),35KV都拉变(容量2*8MVA)及5KM的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电力保障, 综保区内远期规划新建110kv火石坡变电站。供水方面:综保区现由白云水厂供水(规模:10 万m3/日)供水管径D=500已铺设在综保路北侧,北郊水厂(规模:10万m3/日)供水,供水管径D=800已铺设在综保路南侧,给水管网沿道路敷设,目前已建设约14.5KM。排水方面:已建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量为1万吨,管网建设标准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累积建成污水管网长度约18.4 KM,雨水箱涵长度共1.7 KM,雨水管网长度约18.8 KM,奔土污水处理站已于2020年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天然气方面:天然气由贵州燃气集团供应,主管道已接通综保区,并达到供气条件,已建成天然气管网约8千米。通讯方面:联通、电信和移动的通讯线路均已通过管廊连接至综保区并投入使用。公共安全方面:总建筑面积7207.98㎡的贵阳综合保税区消防综合应急救援站已于2020年12建设完成投入使用。

开发区距绕城高速1公里、距机场18公里、距高铁站3.6公里。

贵阳综合保税区聚焦新型工业化,围绕铁路弹簧、高性能钢丝、钛合金紧固件、汽车发动机曲轴和水介质缓速器等重点产品,大力发展以机械加工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切入生产链的中上游。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集中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依托“陆海通物流港”和“口岸延伸监管区”项目积极创建以进境粮食加工产业引领的制造业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产业集群,争取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扶持。重点围绕进境粮食加工产业,加快物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适合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现代物流服务,创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完善园区物流基础设施,推动建设进境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区,进一步产业链,形成粮食进口、大宗货物运输、粮食加工品销售全链条产业种类齐全、完备的进境粮食产业集聚区。围绕保税加工产业方向,依托富士康等重点电子制造企业,打造以服务器、SMT加工、锂电池等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基础能源产业,形成规模集聚发展。

经过数年发展,先后被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贵阳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贵州省大健康和大数据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区内国际经贸云基地数据中心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

202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68亿元,税收2.32亿元,进出口贸易1.5亿美元;共有入园工业企业1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提供就业岗位600个。

贵阳综合保税区成立以来,累计引进企业63家,建成项目40个,在建项目23个,累计到位资金163.58亿元。

贵阳综合保税区产业大厦

贵阳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9月14日获国务院批复成立,成为贵州省首个综合保税区。2014年9月12日,贵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2014年12月27日,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云上方舟”智慧商业综合体

结合市民消费需求,设立“G7保税广场”,贵阳进口中高端生活用品展销中心,采取全球跨境电商新零售模式,提升跨境电商消费体验,为市民购买物美价廉的保税商品提供便利。


贵阳都拉营国际物流港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物流枢纽,一期已全面建成投运。“贵港直通车”专线物流实现16小时跨境货物直通。


大茂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研发制造并成功投入市场的全球首款水性预制型环保橡胶跑道,适用于学校运动场、专业体育场馆、幼儿园安全地面、专业健身房地板、公园小区健身步道等快捷建设;也适用于改善家用健身设备的防震、防滑和隔音功能。产品通过国际田联IAAF认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