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 开发区 > 贵阳市

贵州息烽经济开发区

2011年12月7日,省政府印发黔府函〔2011〕419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息烽经开区管委会(正县级行政单位),重点明确同意将息烽县磷煤精细化工工业园区设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定名为贵州息烽经济开发区,实行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其规划选址四至范围位于小寨坝镇、温泉镇结合部,首期开发建设面积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8.23平方公里,实际服务范围19.05平方公里。

息烽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行政编制6名,在编在岗6人;息烽经开区内设机构4个(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社会事务局)。根据《中共息烽县委关于推动息烽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革创新加速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息党发〔2020〕3号)要求,息烽经开区与县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办公室(简称县工业园区办)在执行各自“三定”方案的前提下,按合署办公、各有侧重、目标明晰、形成合力的原则开展工作。息烽经开区和县工业园区办统一在息烽经开区党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有关党的建设、投资融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和“三重一大”事项,均由息烽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按程序决策执行。

开发区距贵阳龙洞堡机场70公里、遵义新舟机场75公里,距离纵贯南北的渝贵快铁、川黔铁路3公里,距离横贯东西的兰海高速、210国道、江都高速1公里,距离息烽港口12公里,可直入长江。

开发区坚持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两个百亿级首位产业,即现代化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以智能化、高端化、聚集化、整合化为引领,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点突破,大力发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医药、日用消费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这五个新兴产业,加快将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息烽经开区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

——建成现代化工基地。围绕磷煤精细化工,科学有序发展现代磷化工产业,改造提升现有磷复肥产业,支持磷化工资源深加工、技术改造、配套产业发展。建立和开发精细高端产品,发展磷精细化工,形成资源深加工的横纵向延伸;推进磷精细化工高技术应用创新研发,打造磷化工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区,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磷精细化工基地。

——建成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新型建材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重点以装配式应用为核心,磷石膏精深加工产品、新型管材为支撑节点产业,打造形成关联耦合、相互衔接的新型建材产业链,形成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信息链复合联动的产业体系,力争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建成特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以阳朗辣子鸡、味美、山友、黄氏酒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加大食品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形成特色食品“种植—科研—加工—营销—出口”的产业链,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

——建成大健康新医药产业集聚区。结合经开区资源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引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产业。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重点引进发展中成药、中药饮片、民族药、植物提取物等大健康医药衍生品种,推进配套产业发展,打造大健康新医药产业集聚区。

——建成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与磷精细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相关的化工装备生产制造。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产业配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后劲。

——建成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表面处理、工业固废、废液资源化利用、危废处理等项目落地,规划布局区域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引进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互补性中高端产业,加快节能技术装备升级,全力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经开区支柱产业之一。

——建成日用消费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餐厨用品、旅行箱包、眼镜等日用消费品产业。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日用消费品项目,打造成为经开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息烽经济开发区是省级“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511”产业培育示范园区。

2020年,息烽经开区(县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18.3%;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2.77亿元,同比增长9.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05亿元,新入库规上企业9户,千企引进企业5家,引进磷石膏综合利用为主的优强企业4家,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33%;规上企业完成税收1.2亿元。

开发区设有电商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1个,用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息烽经开区电商大楼一角

息烽中建科技装配式建筑公司一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