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综合保税区
遵义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遵义综保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保税大道1号,2017年7月1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2018年5月29日正式封关运行。园区规划面积1.11平方公里,围网区面积1.01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1.2亿元。现已建成63栋共30多万㎡的保税加工标准厂房,2座近2万㎡的保税仓库,4000㎡的海关查验仓库,3万㎡的综合服务大楼,预留近700亩发展用地。园区为全省“1+8”国家级开放平台。
遵义综合保税区临近有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蒲新区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或综合医院。拥有遵义第四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遵义附属学校、经开区中学、遵义文化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可解决子女就近入学。人才公寓、超市、电影院、购物街、美食街等配套齐全。园区形成10分钟达杭瑞和兰海高速公路,15分钟达遵义新舟机场,15分钟达市级行政中心,30分钟达遵义高铁站,40分钟达乌江航道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遵义新舟机场直达国际国内50余个城市,已跨入中型机场行列,正式货运口岸获批建设,从黔渝高铁可40分钟到贵阳、80分钟到重庆、5小时到广州。
遵义综合保税区自成立以来,按照省、市明确的“遵义对外开放主阵地、黔川渝结合部开放主平台、西部内陆开放示范区、全国特色综合保税区”战略定位要求,围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产业,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主要以引进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以及研发类主体为主,形成以高端电子信息元器件、紧固件生产加工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为首位产业,以辣椒、茶叶、吉他、竹制品、白酒等农特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特色轻工业、跨境电商+海外仓产业为潜力产业的规划布局,着力打造黔川渝结合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
2020年,园区新引进落地项目33个,开展加工制造企业5家(规上企业1家),实现工业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以上,实现税收268.6万元(其中税务口径96.8万元,海关口径170.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19个,完成进出口总值19.2亿元人民币(在有统计数据的14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中位列118,在有统计数据的97个综合保税区中位列75)。其中首位产业实现工业年产值近3亿元,占比91%;实现税收40.46万元人民币(税务口径),占比41.8%;提供岗位180个,占比82.1%;完成进出口值15.14亿元人民币,占比78.8%;潜力产业实现工业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占比9%;实现税收5.48万元人民币(税务口径),占比5.6%,提供岗位26个,占比11.8%;完成进出口值1.39亿元人民币,占比7.2%。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项目81个,落地运营项目62个,累计到位资金9.02亿元人民币,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达32.6亿元人民币,累计完成税收685.22万元(税务口径:491.84万元,海关口径193.38万元),累计提供岗位250余个。
遵义综合保税区在功能完善方面:一是与黔北物流新城、遵义机场加强合作,推进区港联动,解决口岸功能的不足;在全省率先实行“入区即退税”,提升内陆地区出口业务时效;开展分类监管探索,扶持企业稳定国内市场,拓展国际业务等。二是除了积极释放保税政策红利促进贸易便利化外,先后获得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政策等,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是目前已畅通了一般贸易进出口通道并服务全市乃至省内外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全省首单原柜印度辣椒进口直达遵义、全省首列黔茶出口中亚直达专列开行、1039+国际物流模式打通遵义至欧洲大宗货物贸易通道,遵义综保区在欧盟设立海外仓已建成。围绕贸易新模式新业态的通道布局日益丰富多样,企业国际化之路越来越宽、选择越来越多。四是成立外经贸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深圳天地纵横公司等省内外企业,为企业提供从关务、货代、物流、仓储到国际市场拓展等“一站式、全流程、公益性”贸易综合服务。一方面服务企业理顺外贸业务流程,另一方面扩大企业境外市场对接渠道。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外贸企业正常开展对外贸易业务,促进外贸主体的集聚和外向型企业的做大做强做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