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按下快进键 跑出加速度——黔东南州推进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

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赶制订单。 黄晓海 摄

浓浓的窖火燃烧成一道道火红的火花,玻璃水由一头向另一头流淌,伴着机器轰隆隆运作的声响,车间温度由高温逐渐递减,玻璃水最后冷却切割成为一块块透明的玻璃。

在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管理智慧数据中心,通过大屏幕,可以看见公司日熔700吨一窑两线优质浮法玻璃(超薄、超白、超厚)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监控摄像让玻璃的生产过程一目了然。

“一期新建一条日熔700吨一窑两线优质浮法玻璃(超薄、超白、超厚)生产线,二期建设一条日熔12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三期建设每天600吨的电子玻璃及配套组件加工车间。其中,一期项目于2021年9月29日点火投产,二期项目也在去年12月23日点火投产。”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廖凌春说。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玻璃研发、制造、玻璃深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企业总占地面积1080亩,三期项目总投资38.19亿元。自2020年3月落地凯里以来,该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石英砂、白云石等矿产资源,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不断攻克行业领先技术,形成了一批有核心专利的拳头产品。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玻璃的加工与生产只是黔东南州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一个缩影。黔东南州围绕目标任务,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推动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023年,包括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酱香白酒产业、现代能源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材料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生态食品产业、健康医药产业、其他工业等产业73个新型工业化项目落地黔东南州。截至2023年11月,该州已签约工业项目90个,总投资353.86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年产值达120.38亿元。

2023年8月,贵州鑫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碳素及石墨系列产品项目在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园区点火;11月,主营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兴锂集团旗下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电解液一体化项目在黔东南高新区开工;凯里炉碧经济开发区碧波园区的贵州兴业新材料电极糊项目,刚完成了厂房的钢结构施工……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加紧施工,民营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

加快在建项目尽快投产的同时,黔东南州深入研究产业链发展趋势,着力招引“风口”产业、关联产业、配套产业,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提升项目谋划质量。积极发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再生资源循环材料、民族特色食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民族医药5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轻纺、新能源材料、民族民间工艺品、运动装备制造、白酒等N个特色产业,打造“5+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编制“一图三清单”指导项目招引、产业发展等工作。按月调度“5+N”产业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在建项目等情况。

黔东南州上下达成共识,以抓项目带动全州工业实现新突破。2023年12月10日,贵州贵骄台酒业有限公司在黄平县槐花工业园区举行酒生产下沙仪式,“下沙”预示新一轮酿酒周期的开始。该公司白酒生产项目于2022年10月落地黄平县槐花工业区,项目规划总占地60余亩,一期投资6000余万元,目前已建成两栋生产车间,其中一号车间于2023年3月投产,已经生产出1300余吨白酒,2号车间于2023年12月10日下沙并投产。公司二期工程正有序规划中,将再次投入6000万元,建成后有独栋生产车间、1万吨储酒基地及相关生产配套设施,一二期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酱香型基酒可达6000吨,可带动本地300余人就业。

项目的落地与实施,让黔东南州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取得新成果。贵州飞云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特色苗药“益肺止咳胶囊”质量标准提升项目获得省级专项资金40万元;贵州黔酸王公司被认定为2022年贵州省工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企业;5G村超助力贵州乡村振兴加速,获第六届绽放杯贵州赛区一等奖、全国赛三等奖,燃情乡土5G点亮贵州村超获第六届绽放杯5G消息专题赛一等奖……

在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同时,黔东南州聚焦生态化,绿色工业实现新发展。截至目前,该州工业企业累计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入选“贵州省绿色工业园区”3家、“贵州省绿色工厂”9家,“贵州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贵州省绿色设计产品”2个。特别是2022年,台江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黔东南州工业领域实现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评价零的突破。

如今,在黔东南州的各个经济开发区,各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风生水起,工程机械来回穿梭、新建厂房拔地而起、新的动能加快形成。截至2023年11月,黔东南州65户规模以上亿元工业企业,11月产值同比增长8.1%;1至11月,产值同比增长2.4%。

三穗 推动企业攀“高”向“新”


冬日暖阳,微风轻拂,行走在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建材与制造园大道上,一家家企业传出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来往的货运车辆不停穿梭,一派繁荣景象。

贵州联创管业有限公司二期改扩建生产车间内,灯火通明,各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们忙个不停。放料、加热、成型、缠丝……经过多道工序,一条条新型钢骨架塑料复合管材制作完成。

“这种新型管材双面防腐,结构优良,重量轻,安装方便,深受市场欢迎。”车间负责人唐红红一边娴熟地进行操作,一边介绍。

贵州联创管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多年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规模以上塑料管材制造企业,拥有生产各种管材的大中型自动化机械及注塑机20余套。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着力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2023年上半年,公司瞄准市场需求,追加投资5000万元,改扩建生产厂房近1万平方米,开设新型HDPE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生产线6条。

在公司宽阔的货运场,整齐地码放着一堆堆的新型管材,这些管材即将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公司负责人龙运祥说:“公司推动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产销越来越旺。”

贵州六和门业有限公司里,依然是火热的生产场景。该公司是一家集各类实木制品系列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2018年12月,公司生产的“桐林六和牌”实木门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2019年9月,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年,公司积极探索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在破解自身发展瓶颈的同时,努力提升产品的“含绿量”“含金量”。现在,公司除了新型绿色的实木门加工,还瞄准市场商机,大力开发仿古木雕、花格等技术工艺,承接了不少省内外复古凉亭、长廊、门窗等建设项目。

“公司已从过去单一、小规模的线下零售变为线上线下联合批量销售,而大多数客户变成了区域经销商、代理商。”公司负责人肖高寿说:“现在员工招聘,除了招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还要招大量懂营销、会电商的业务推销员。”

近年来,三穗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牢经济开发区发展“主引擎”,强化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到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给了我们很大的安全感,我们有啥困难或问题反映,都会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费天文谈及当地的营商环境,感触颇深。

为全力支持该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三穗县千方百计帮助该企业破瓶颈、解难题,完成二期厂房改扩建7000余平方米,新增针织圆机200余台,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穗县按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优势轻纺主导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扎实推动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两大潜力产业实现上下游协同配套。

数据显示:2023年,三穗县1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52亿元,同比增长5.69%;以服装服饰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75亿元,占规上总产值的41.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2亿元。企业就业人员3800余人。

2023年,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被贵州省商贸厅评为全省外贸升级经开区,被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称号。 

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充分体现了三穗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最厚重的主题和最温暖的底色。

镇远:新科技让退役电池再发电

三穗鼎盛服饰生产车间。 (三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位于黔东南州高新区的华润雪花啤酒(黔东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当前,“可回收物”一词被频繁提及。而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不仅有助于资源保护和节约,还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作用。位于镇远县境内的贵州锦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创新工艺,打通锂电池全生命周期最后一环,为行业提供绿色低碳的产品。

在动力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如何合理利用废旧电池?贵州锦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自己的方法——梯次利用。

2023年8月,镇远县年综合利用10万吨动力锂电池资源循环环保再生项目(一期)投产运营,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年产电池材料7.6709万吨,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以上。

该项目于2022年9月签约入驻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属于国家鼓励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采用先进梯次利用设备、预处理成套设备、热酸浸出装置和系列萃取装置及蒸发结晶设备,回收金属钴、镍、锰、锂、铜、铝和碳粉,产出电池材料,实现废旧动力锂电池和含锂中间物料的资源化安全回收,高效循环利用。该项目一期系2023年1月投入建设,从落地到建设再到投产,仅耗时7个月。

目前,锦尚新材料公司的车间已进入试产阶段,所回收生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材料将成为镇远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又一拳头产品。

“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废旧电池进行充分拆解,经深加工后最终实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公司总经理彭卫平介绍,这个过程称之为梯次利用,从破碎到提炼加工,每个环节都把资源充分利用,做到低污染、低排放。

公司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20亩,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四年完成项目建设投产。

“目前我们的生产线产能还没有开满,等全部运转起来后,年可处理退役动力电池10万吨。”彭卫平认为,现阶段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两旺,报废动力电池数量逐年增长,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一个“蓝海”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而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不仅有助于资源保护和节约,还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作用。

贵州锦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立铎说:“从2023年8月中旬试生产开始,月产能达到四千万元。实现满产后,所有设备年产可实现2亿元。在完成一期项目剩余厂房的建设后,力争达到年产10亿元的目标。”

目前,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入驻各类企业65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24家,2023年1至11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1.69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36亿元,同比增长5.9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