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3日,贵州理工学院大数据学院“薪火长征实践团”前往贵州省石阡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遗址、沉浸式现场教学等形式,深刻感悟红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团先后走访甘溪红军战斗遗址、困牛山战斗遗址 等革命圣地,并在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馆开展实地学习。通过史料讲解、场景还原和互动教学,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红军战士在贵州境内的英勇事迹,深刻领悟革命先烈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
在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馆,讲解员向队员们讲述了“困牛山”的由来:这座三面绝壁、崖高逾70米的天然屏障,因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成为当地村民放牧的安全之地,牛群困于山中而无忧,故得名“困牛山”。实践队沿着后人修筑的悬壁栈道艰难下行,抵达红军跳崖处,肃立默哀,缅怀英烈。随后,指导老师陈盼在纪念碑前以现场团课的形式,深情讲述了百余名红军战士宁死不屈、纵身跳崖的壮烈事迹,并带领全体队员重温入团誓词,铮铮誓言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本次活动是贵州理工学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足迹中筑牢信仰之基,砥砺强国之志。
附:队员感悟(部分)
大数据232朱桂瑶:此次暑期三下乡我们踏上了当年英烈们走过的道路,在他们曾经战斗牺牲的地方体悟今天和平、安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青春誓言!
网安241李欣怡:站在困牛山烈士纪念碑前,手里的镰刀和锤子接触的瞬间,我似乎穿越到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战士们在这里浴血奋战、宁死不伤害乡亲们的硝烟战场,百余名战士们大无畏牺牲精神不会因今日和平幸福生活而消磨,它会在我们一代代青年人的身上永远传承下去!
大数据242李欣雨:回望历史长河,重走红军长征之路,当我站在困牛山跳崖谷底时,感受到的是,红军战士反抗敌人时的宁死不屈、保护百姓时的英勇抉择。曾经浸满红军战士鲜血的崖底溪流仍在安静流淌,如今溪水清澈看不到当年悲壮的痕迹,但英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我们青年一代已经传承在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