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松柏,洒在金沙县后山镇钱壮飞烈士陵园的石阶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讲解员王露琴正为来自毕节市的党员干部讲述钱壮飞烈士的事迹:“1935年,南渡乌江途中,我党早期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钱壮飞不幸牺牲,年仅39岁……”她的声音铿锵有力,听众神情肃穆。这一幕,正是金沙县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缩影。
4月,大方县委党校在钱壮飞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艾霞 摄)
今年以来,金沙县紧扣《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立足县域内13处红军长征遗址遗迹,创新构建“红色+教育”双轨模式,推动党员教育从“课堂灌输”向“现场浸润”转变。截至5月,全县5个现场教学点累计接待培训班次179个、学员10757人次,其中后山教学点单点接待量达3689人次,中央党校中青班学员也两度走进金沙开展现场教学。
深挖红色富矿:让历史“活”起来
“假传电令渡乌江,是红军长征十大传奇之一!”在沙土镇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讲解员指着胡家大院内的发报机模型,还原当年军委二局“破译三杰”智取乌江的惊险一幕。这座藏在敦华社区的老宅,如今已成为市县党校的“明星教学点”,去年接待培训班28个、学员868人次。
如何让沉睡的红色资源焕发新生?金沙县打出“保护、开发、融合”组合拳。
保护为先。县里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木孔镇信安社区、后山镇幸福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修复南渡乌江三大渡口遗址,建成红九军团菜籽坳战斗胜利纪念碑管理用房等53个项目。在信安社区,曾经的伏击战战场已变身“长青广场”,饱经风霜的农耕老物件与战斗浮雕墙相得益彰。村民曹乾凯感慨:“以前年轻人不知道这段历史,现在游客来了,娃娃们都能讲上几句。”
7月,全市国有企业党员专题培训班学员在钱壮飞烈士陵园开展教学(艾霞 摄)
开发为要。围绕“一遗址一主题”,金沙县开发《舍生忘死传谍报 暗刃交锋铸忠魂》《中革军委二局:长征路上的灯笼》等29门课程,其中《抉择》被纳入中央党校中青班教学2次。木孔镇挖掘的《一块银元与党的纪律》微党课,以红军战士归还群众银元的故事,让学员深刻感悟纪律严明的精神内核。
融合为径。后山镇探索“红旅融合”,成立金沙县后山文旅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扩展村集体经济和群众致富渠道。木孔镇信安社区则通过“红色旅游+集体经济+个体经营+农户”管理模式,实现从“单一农业”向“红色文旅综合体”的蝶变,带动培训、住宿、餐饮、销售等多业态增收。
创新教学形式:让教育“燃”起来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九军团老木孔伏击战遗址,30余名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誓言在山谷间回荡。这种“沉浸式+交互式”教学,已成为金沙党员教育的标配。
“点单式”教学精准滴灌。金沙县整合县委党校、县委党史研究室等7家单位成立红色文化教研室,推出“需求调研—课程定制—效果评估”闭环服务,确保教学内容与学员需求精准对接。
8月28日,金沙县教育系统开展“南渡乌江·红色印记”研学活动,图为参观陈列馆。(金沙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讲述式”教学直击心灵。县里充分挖掘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途经金沙的史实,开发《从南渡乌江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识变、应变、求变精神》《从红九军团长征路感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等11门优质课程,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用红色故事汇聚奋进力量。
“实景式”教学触动灵魂。后山镇打造的“重走长征路”体验项目,学员需徒步3公里穿越梯子岩渡口。一名年轻党员在心得体会中写道:“脚踩崎岖山路,才懂红军不易!”
金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周中洋在信安社区参加培训后感叹:“听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课程,我们党严明的纪律作风和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让我感触颇深,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建强师资队伍:让传承“实”起来
“当年红九军团在这里伏击敌军7个团,靠的是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信安社区村干部陶红的解说充满激情。
金沙县将师资建设作为关键抓手:成立“金英计划”红色领域专家工作室,专兼结合,按“每个教学点2-3名导学员”标准,组建33人的师资库,吸纳党校教师、乡村干部、乡贤等多元力量。以赛提质,在4月举办的“现场教学能力提升班”中,学员通过模拟讲解、即兴答辩等环节比拼业务能力。
8月28日,金沙县教育系统开展“南渡乌江·红色印记”研学活动。图为向烈士敬献鲜花。(金沙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今日的金沙,红色资源已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信安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8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62万元;后山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半年接待团队79个,农特产品销售额1.2万元,创纯收入6万余元。
中央党校中青班学员评价道:“这里的红色教育既有历史深度,又有时代温度。”如今,金沙县的红色遗址已成为党性教育的“活教材”,信安社区墙上“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的标语,正见证着这片热土上红色血脉与振兴篇章的交相辉映。
红色是金沙最厚重的底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于教育中锤炼初心,在发展中惠及民生,金沙县探索出一条“红色资源—党员教育—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路径,为新时代党性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