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玩转贵州 > 吃在贵州 > 美食攻略
秋食·黔西南|地摊火锅正当时

麻辣味地摊火锅。(图/杨雯)

秋阳洒在黔西南的街巷间,山风略带凉意,却被腾起的热气轻轻化开。锅中红油翻滚,豆豉的香味顺着空气弥散开来,吸引着行人,也唤醒了食客的胃口。这,是贵州人熟悉的味道——地摊火锅的味道。

在黔西南,地摊火锅几乎随处可见。无论街头巷尾、小路拐角,只要支起锅、点起火,那股香气就能让人不由得停下脚步。现切的猪肉在秤上一晃,铁锅“咕嘟咕嘟”地翻滚,老板忙着翻炒,锅勺与铁锅碰撞出清脆声响,香味随即涌出,辣中带香、油中藏鲜。

“以前我们想吃地摊火锅,还得专门跑去贞丰,现在各地都能吃到。”市民李莹洁笑着说,“味道没变,豆豉香、油辣鲜,反而比以前更方便、更热闹。”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这道民间美食的生命力。从乡村走向城镇,从赶集时的“热闹一席”变成了寻常日子的“香气一角”。

地摊火锅以发酵豆豉为核心原料,搭配糍粑辣椒、蒜末等调料制成红油汤底。(图/杨雯)

地摊火锅配菜。(图/杨雯)

地摊火锅店提供数十种新鲜蔬菜供食客选择。(图/杨雯)

地摊火锅的根,在乡村。早年农人劳作或赶集后,支起煤炉、架上铁锅,几样食材、一勺辣油,便能煮出热气腾腾的满足。锅虽简陋,却盛得下人间温情。如今,这股热气穿越岁月,从乡间蔓延至城市,成为黔西南独有的生活符号。

它的灵魂在于“炒底”:肥肉或五花炼油,豆豉先下锅翻香,再添西红柿、蒜苗提味;有的摊主还会加豆米,让汤底更稠更香。随后舀上高汤,汤面滚动着红油光,几片肉下锅,香气便四散开来。辣、麻、香、鲜在舌尖叠起层次,那是一种来自山地的味道,浓烈、真切,像这片土地一样率性而热情。

地摊火锅的肉类是现切现称。(图/杨雯)

地摊火锅的肉类是现切现称。(图/杨雯)

现场炒制锅底,展示制作过程。(图/杨雯)

黔西南地摊火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配菜以野菜为主,椿芽、水芹菜、春笋、野葱、折耳根叶子、嫩蚕豆……有的还是时令蔬菜,这些在城市里很难吃到的野味,让地摊火锅独具特点。

人们喜欢地摊火锅,不仅因为它的辣香,更因为那股“热气腾腾的生活劲”。锅边没有陌生感,坐下就是朋友。几双筷子在锅里翻转,谈笑间,烟火气与人情味一起升温。有人说,地摊火锅最动人的地方,是让人忘了赶路的匆忙,也让生活的日常多了几分温度。

秋天的地摊火锅正当好季。游客看过万峰林的山水,坐下来吃一口豆豉火锅,舌尖的辣与心底的暖交织在一起。让人记住的不只是美食,更是一座城市的性格与热度。

食客们围坐在锅边,手持长筷,从锅中捞起热气腾腾的美食。(图/杨雯)

食客们围坐在锅边,手持长筷,从锅中捞起热气腾腾的美食。(图/杨雯)

食客们围坐在锅边,手持长筷,从锅中捞起热气腾腾的美食。(图/杨雯)

锅里的汤仍在翻滚,豆豉香混着阳光弥漫开来。有人说,黔西南的秋天,也在这一锅滚烫的汤中,那是生活的味道,也是人间最真实的温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