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清晨,北盘江峡谷薄雾初散,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的钢桁梁被第一缕阳光镀成金色。桥下,近200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铁人”齐聚,随着发令声响,首届世界第一高桥铁人三项国际挑战赛正式拉开帷幕。
这场首次将超高桥梁融入核心赛事场景的铁人三项赛,以其“在大桥正式通车前抢先踏上桥面”的独特体验,吸引了全球“铁三”爱好者的目光。选手们从峡谷底部启程,历经0.75公里高海拔公开水域游泳、26公里峡谷爬坡骑行、10公里“未通车”高速跑步,最终抵达距江面625米的世界第一高桥桥面,完成一次从谷底到“云端”的壮丽征程。
极限挑战与独特体验
在海拔680米的北盘江“云端公开水域”,18-35岁女子组冠军、来自云南的陈怡轩率先冲线,成为第一名完成赛程的女子选手。谈及比赛感受,她难掩兴奋:“冲过终点线的时候,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拿到第一名的感觉真的超爽快。不过比赛过程确实比我预想的更有挑战,全是特别陡的爬坡,必须全程集中精力,稍微一松懈就可能被拉开差距。”
骑行赛段充满了挑战,选手们要面对峡谷地带的连续爬升。18-35岁男子组冠军、澳大利亚选手乔什·佩德洛表示,骑行过程中绝美的山谷景色让人忘却疲惫,青山绿水与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令人治愈的画面。
最震撼的10公里跑步赛段安排在尚未正式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高速层。36-45岁女子组亚军、贵州本地选手罗筱秋激动地表示,能够作为首批体验者在世界第一高桥上比赛,让她作为贵州人倍感自豪。
细致保障与暖心服务
面对极具挑战性的赛道,组委会在保障工作上全力以赴。为确保选手安全,工作人员提前对潜在风险路段进行排查处理,全程设置多个救护点与救护车;在跑步赛段贴心设置喷淋、冰桶与补给站,赛后还专门准备了运动员放松区,用细致周到的服务为选手们提供有力支持。
18-35岁男子组第七名、消防员邬瑞源表示,这次参赛对自己而言,更像是一场身心治愈之旅:“平时工作压力大,这次来参加‘铁三’,既能挑战自己,又能释放压力,跑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桥旅体”融合促乡村全面振兴
当选手在桥面奋力拼搏时,脚下的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小花江村也正经历着蝶变。这座拥有“三桥并存”独特景观的传统村落,正以赛为媒,串联起自然、文化与体育资源,奏响乡村全面振兴新乐章。
贵州花江桥旅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绪波表示,依托这一独特格局,该公司正深入推进“桥旅体”融合,打造以山地户外运动为核心的旅游模式。借赛事举办契机,小花江村多维度提升旅游承载力,改造闲置房屋,开发布依族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贞丰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徐芳介绍,目前该村已有5栋配套民宿,9栋正在改造中。村民林国权将曾经荒废的老屋院落改造成“桥缘居”民宿,从最初的9间房扩展到26间,现在依旧一房难求。
赛事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显现。比赛当天小花江村接待游客量显著增长,民宿平均入住率达98%,当地特色文化体验项目也排起了长队。大桥通车后,将常态化运营更多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投资留量”。
新征程的起点
首届世界第一高桥铁人三项国际挑战赛的圆满举办,不仅为铁人三项爱好者搭建了高水平竞技平台,更成为贵州向世界展示山地户外运动魅力的重要窗口。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发展中心副主任甘小川表示,此次赛事依托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将体育竞技与山水风光完美融合,进一步推动贵州打造世界级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
从谷底到“云端”,这场赛事不仅让选手们收获了荣誉与成长,更让世界看到了贵州在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中的独特优势。随着小花江村从“传统村落”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转型,贵州“桥旅体融合”的故事将继续在花江峡谷书写新的篇章。
当现代体育激情与千年民族文化在峡谷间碰撞,当世界级桥梁与百年红色记忆在云端相遇,贵州向世界发出诚挚邀请,期待下一程共同攀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