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贯彻落实
听说台江县这5所学校的校长都来自广东

“波夫(谢谢)!”每天清晨,黔东南州台江县第三中学食堂,这句带着广东口音的苗语问候,总会引来一阵欢笑。

这是来自广东佛山的史建锋校长在向食堂员工致谢,略显生涩的苗语却充满真诚。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台江多所学校的日常风景。

2021年新一轮粤黔协作启动以来,广东精心选派325名优秀教师奔赴台江开展支教。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名校长,也有专业的骨干教师。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台江县民族中学、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台江县第三中学、台江县施洞中学、台江县施洞小学这5所学校的掌舵者,均来自广东。

教育帮扶,是粤黔协作的重头戏。

广东派出精兵强将,贵州委以育人重任。翻开这支“校长天团”的履历,星光熠熠:

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冯才敏,曾任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烹饪学院院长,管理经验丰富;

台江县第三中学校长史建锋,曾担任佛山市多所示范性学校的校长;

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谢树亮,原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副校长,手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课例曾获教育部“部级优课”……

人来了,心也扎下了根。

谢树亮校长的一天,从清晨6点开始,直到深夜11点后。巡早读、查课堂、访宿舍,微信步数记录常超2万步,风雨无阻。

“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是我每天早起的最大动力。”史建锋校长早已将台江视为“第二故乡”。

冯才敏校长来台江县支教以来,回广东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想家是肯定的,但肩上的担子更重。从佛山到台江,我们要架起一座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坚实桥梁。”

在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汽修实训室里,广东教师江利财正手把手指导学生辨识汽车构件。“别小看这些孩子的手,既能飞针走线绣苗绣,也能驾驭最精密的设备。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他们坚信:人生拥有无限可能。”

广东老师真情付出,收获的是台江人民滚烫的回应。

台江县委、县政府悉心为每位老师营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配备完善的生活设施,落实边远补贴。

学生和家长的爱意则更直白质朴——今天这家盛情邀请老师登门品尝家常菜,明天那家提着自家散养的土鸡土鸭送到校门口,孩子们更是巴不得老师能常住家中。

“老师们千里迢迢从广东来帮助我们,我和同学们都特别感激。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老师们永远健康、快乐!”台江三中学生李蕊芝道出了无数苗乡孩子的心声。

广东教师带来的,远不止一片赤诚,更有将先进理念落地生根的实践。

在台江民中,支教团队深入家访调研,创新推行“三学三研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深化知识理解应用,激发创新与协作。

台江职校实施的“陪伴教育”模式成效卓著,有效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健康成长,教学质量显著跃升,其经验被《贵州改革情况交流》专题收录。

台江三中的“三生课堂”“四时阅读”,施洞小学的“主动有效”课堂……这些由广东支教团队引入或共创的模式,正以点带面,辐射全县,深刻改变着台江教育的面貌。

教育帮扶效果如何?数字是最好的证明:

677人次台江教师赴佛山跟岗学习,3306人次接受广东送教培训;广东16所中小学幼儿园与台江10所学校结对,67位佛山名师结对培养100位台江骨干教师。

6554.9万元教育项目建设资金、3000万元助学奖教专项基金,显著改善了台江的教育硬件和激励机制。

更深远的改变正在发生。台江县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台江职校共荣获国家级奖项7个、省级45个;全县9个乡镇、83%以上的村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形成“政府投、社会捐、群众帮”的全民兴教氛围。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自2021年以来,台江民中一本上线率从29.19%升至42.86%,先后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改写了学校无人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历史……

如今,这支来自广东的支教队伍,正以专业与热爱书写东西部协作的教育新篇,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河,推动两地教育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

“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冯才敏这句话,道出了所有广东支教教师的心声。

台江本地教师曹坤感慨:“广东老师们不仅用心教学生,更倾力培养我们。如今,我们也在用他们传授的理念和方法,去引领更年轻一代的教师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