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仁怀 一镇一特色 风景各不同

仁怀市茅台镇。

近年来,仁怀市围绕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突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差异发展,各乡镇(街道)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深挖优势、彰显特色,走适合本区域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各乡镇(街道)“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富有活力的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等纷纷兴起,为城乡融合发展探索新路。

后山苗族布依族乡 绣娘巧手绘就美好生活

“农闲织布秀技艺,农忙耕作种田地,早晚可带娃,四季有经济”,试问这样的生活,对于农村妇女来说,何其有幸?在仁怀市后山苗族布依族乡,就存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从仁怀市中心往西南40公里,翻越重重大山,神秘美丽的后山苗族布依族乡就坐落在一片绿色环绕之中。后山乡是仁怀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境内世居着汉族和苗、布依、仡佬、彝等10个少数民族。在这里,有一群勤劳的绣娘,她们用一双巧手,保护、传承、发扬着民族文化、民族手工艺,创造出了幸福生活。

“我们虽然身处边远山村,却有绣楼、有培训机会、有带队老师,足不出户也能养家。”在后山乡夯彩刺绣楼里,苗族刺绣传承人李朝芬说,去年,陇岗村20多名绣娘靠着样式精美的手工艺品和民族服饰,每人月均增收600多元。

把苗绣发扬光大,传统的也是时尚的。李朝芬既是苗绣传承人,也是陇岗村这群绣娘的致富带头人。近三年来,后山乡的苗绣产业帮助百余名妇女实现创收,创新产品逾千件,销售价格超15万元。后山乡文化中心工作人员、非遗文化传承人项永富介绍,该乡新山村也有50余名绣娘通过参加锦绣计划培训等,结合苗绣文化特色不断创新,让指尖上的技艺越发娴熟,绣品更加精美,用一双双巧手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是后山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力支撑。后山乡将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基础上,拓展民族特色产业;将加快启动后山民族生态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绘制好旅游发展蓝图;继续培育民族文化艺人,把民族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市场化和常态化,并逐步延伸到其它产业的市场化。”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雷邦德说。

后山乡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镇。高粱和烤烟是其主导产业。今年来,该乡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迅速启动高粱基地建设和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在田间地头,农户们纷纷抢抓晴好天气,对烤烟生产和高粱移栽的土地施肥培土。

“机械要走慢点,把土打得细一点,沿着垄底中心线条施基肥,这样收成才会好。”烤烟基地里,陇岗村烤烟种植大户游程志正来回忙碌,不时修理微耕机,为新来的务工群众传授备耕技巧。“今年的烤烟种植补贴力度加大,我的种植信心也增强了,价格还上涨了6%,今年我大概能挣10多万元!”看准“商机”、带上“经验”,游程志今年初流转了村里100多亩土地栽种烤烟,并招募村里7名在家妇女参与烤烟育苗、管护、施肥等工作。“她们心细得很,这批烤烟苗前段时间遭遇寒冷天气,好在有她们及时给大棚升温,才免遭冻害。”游程志每年大概支出8万多元工人工资,但在他眼里,“带着乡亲富,才算真的富”。

近年来,后山乡陆续投入1500多万元,打造出“西苗故里”“陇岗村夯彩苗寨”“邱家坟布依寨”等民族项目12个;投入1200万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全面完成农村“五小件”建设;投入800万元,改造全乡278户危房,同步完善“三改”建设……该乡年均种植茅台酒用高粱8000亩,经济作物烤烟2700亩,中药材3000亩,累计实现收入1.3亿元。2021年,后山乡地区生产总值17340万元,农业总产值124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1元。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后山乡正加快建设世界知名的精品苗族文化旅游区,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全力打造仁怀“两山论”实践示范乡。

合马镇 牵着羊儿奔小康

4月11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赤水河畔黔北民风装饰的仁怀市合马镇,整个小镇渐渐苏醒,在喧闹的赶集声中活跃起来,小镇上的各家羊肉馆也开始忙碌起来。在杜家羊肉馆,杜定军妻子正搭配烹饪羊肉的香料,杜定军则驾车前往农户家中购买麻羊。

“挑选麻羊,在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一麻二黑三黄四白,从麻羊颜色上就会首先淘汰白羊。”有着多年买羊经验的杜定军,在选麻羊上有着自己的一套窍门。他说,合马山羊属黔北麻羊典型代表,由于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羊肉质鲜嫩,嚼劲十足。

选购好的麻羊,杜定军会在农户家宰杀处理好后再把麻羊拉回羊肉馆,由于品质口碑好,他家的羊肉馆常常是顾客盈门。

“家有羊肉卖,十年不愁财。”据了解,合马镇已经有五十年的养羊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该镇现有羊肉馆18家,每天可以卖800斤羊肉,一天可收入96000元,占整个小镇收益62%。“我还想把规模扩大,让全国各地的朋友能吃到正宗的合马羊肉。”杜定军表示。

羊肉馆生意红火,催生了当地养羊产业。为打造好合马羊肉特色品牌,在黔北麻羊原材料供应上,合马镇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方式,积极发挥合马镇黔北麻羊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养殖大户15户,增强合马镇羊产业影响力。

“咩、咩、咩……”在合马镇新坪村的黔北麻羊养殖基地,黔北麻羊的叫声唤醒了沉睡的山谷,养羊人林锋赶着基地200多头山羊到山林间奔跑、觅食。

2018年,离家在外的林锋看见家乡羊产业发展势头正旺,就从上海回来养羊,从开始的几十只养到现在的700多只存栏。

新坪村作为黔北麻羊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养羊历史,为保证羊肉品质,基地通过圈养和放养,种植皇竹草、黑麦草等方式来养羊,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的新路子。

“放养主要考虑给羊增加运动量,增加肉的紧实让口感更好。”仁怀市合马镇黔北麻羊养殖基地负责人林锋说。

近年来,合马镇通过养殖规范化、标准化,源头确保食材品质精良,不断改进提升烹调技艺,推出煎炒、凉拌、红油等颇具特色的羊肉全席,合马羊肉依靠优良品质名声远扬。

“我们将合马羊肉文化与酱香文化有机结合,对合马羊肉产品进行文化包装,将合马羊肉产品打造为来仁怀游客的伴手礼、土特产,形成合马的文游、文产特色,通过加工、制作、文化包装、创新营销等方式,把农村独特文化资源转换为独有产品,”仁怀市合马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王钦银说。

从养殖到销售,从销售到餐桌,合马镇依托羊产业,做好“羊”经济,打造特色羊肉小镇,打好“美食牌”和“文化牌”。2021年,该镇还拓宽思路,开展线上直播和网络营销,在仁怀市第五届合马羊肉节线上活动三天实现线上销售额12万余元。

龙井镇 产业兴旺村庄靓

四月,春光明媚,仁怀市龙井镇复兴村柚子迎来管护期。一大早,村民谢会章已经在自家柚子地里忙活开,每年光靠柚子树谢会章可收入两三万元。

在龙井镇,像谢会章这样的果农还有3000多户,他们有的种植柚子、有的种植李子,有的种植核桃,借助特色产业的发展,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近年来,龙井镇立足于赤水河上游生态保护区禁止开发要求,在800米海拔以上种植核桃23000亩,800米海拔以下栽植红肉蜜柚5000多亩,为群众打开了产业增收的入口。如今,核桃年均产量可达100万斤,柚子产量预计达到300万斤左右,人均经果林面积达1.5亩,实现长效产业全覆盖,龙井镇“一镇三园”已初具雏形。

产业发展好,销路是关键。龙井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积极做好产销对接,通过邀请大型超市、销售商前往各村实地考察,通过与党支部、合作社、农民代表的交流,深入了解该镇农产品绿色、品质等方面优势,从而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龙井镇还充分运用好电商平台,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模式,助力农产品销售,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同时围绕“西部龙井”建立核心品牌,通过口碑营销、社交电商等多种方式,让该镇各种农产品插上翅膀,走出龙井,黔货出山。

近年来,龙井镇不仅夯实了产业“底子”,也扮靓村庄“面子”。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用,通过支部发力、干群同心,齐抓共管,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域网络化管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共建共享局面。全镇通过村规民约制定切实可行的“条条款款”,明文规定禁放烟花爆竹,全力减少噪声污染、降低雾霾指数,消除安全隐患,放眼望去,皆是景美、人和的和谐景象。

与此同时,龙井镇还通过林长制、路长制和河长制“三长制”联合管理,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强化各项工作措施,持续加大水环境保护、治理和监管力度,有力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持续发挥作用,实现林有人管、路有人扫、河有人治。

2021年,龙井镇在华阳村扎实开展“党建+村管事”试点建设,该村以“党支部+管事长+管事小组+群众”的组织方式为群众解决揪心事、烦心事,构建起了共商、共管、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

下一步,龙井镇将继续推行“党建+村管事”特色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布局美、环境美、秩序美”的文明龙井新篇章。

坛厂街道 服务“力度”换来发展“速度”

“围绕市委‘一区两市’目标,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工业强街’,以产业项目落地为新型城镇化奠定经济基础,以此推动工农旅、产城景深度融合。”从“镇”转“街道”后,坛厂如何借园区建设东风,驶入发展“快车道”?仁怀市坛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益给出了答案。作为仁怀市经开区建设的主战场,坛厂街道党工委把支持发展坛厂现代服务园区建设作为重心工作。

“要想项目建设推进快,获得群众支持是关键。”该街道党工委深刻领会这一要义,先后抽调30余名工作能力最强、经验最丰富、群众基础最好的党员干部组建成仁怀经开区项目协调指挥部和坛厂街道重点项目工程指挥部两个部门,让他们“用2/3的时间,集中2/3的精力”全力保障园区项目建设。

“每人2家,一个月之内,把最后剩的这几十户全部完成。”4月6日下午,在仁怀市经开区项目协调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方满说,茅台物流包装园区是落户坛厂现代服务园区的省级重大项目之一,去年11月,该项目一期工程启动,目前整个拆迁已接近尾声,项目将快速进入土地勘验阶段,全面铺开建设。

“一个项目落地,仅征地拆迁就得涉及上百、上千户群众利益,我们必须一户户去走访、宣传,听群众诉求,再想办法解决每个问题。”仁怀市坛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郑勇说。

“不到半个月我们完成190亩土地丈量,65座坟墓搬迁,23户旧房拆迁,一年半的时间,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18栋1272套安置住房建设,计划今年6月辖区搬迁群众就可以入住。”在各工业项目迅速落地同时,该街道加快推进拆迁群众的安置问题解决。随着金河湾安置小区如期建成,也让拆迁群众陆续吃下定心丸。

在街道和园区的精心服务下,仁怀国大包装厂、贵州贤俊龙彩印厂等一批企业快速在坛厂落地生根;金仁桐高速、仁怀220千伏怀南变电站、E线扩建等项目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为坛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项目服务的“力度”,也换来了工业强街的“速度”。据统计,该园区先后招商引进3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19个,实现工业价值上千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上千余个,成为配套完善、空间优化、辐射力强的酱香酒配套产业核心集聚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