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一棵棵黄葛榕树苗茁壮成长。五年,黄果树旅游区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从60%增至80%以上。站在黄果树大瀑布半边街观景台,远眺大瀑布雄奇壮观,近看黄葛榕树郁郁葱葱。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黄果树旅游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发生翻天覆地巨变,实现了建黄果树景区以来旅游秩序、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环境卫生、生态绿化、社会治安、网络评价等“七大显著提升”。五年春华秋实,黄果树旅游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守住了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旅游产业实现持续“井喷式”增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达到30832元和11503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一幅天蓝水清、景美业丰的画卷徐徐铺展。
全域旅游 拥抱“诗与远方”
每逢旅游旺季,黄果树旅游区匠庐·阅山、尧珈·凡舍、匠庐·村晓等10余家高端民宿和各类酒店,一房难求。从黄果树大瀑布和龙宫景区两张5A景区“王牌”到周边旅游项目如直升机空中游览、坝陵河高空蹦极、高空秋千等极限运动项目,再到石头寨村、桃子村、下苑村玫瑰爱情湾等乡村休闲避暑旅游示范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安顺市旅游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黄果树旅游区一直走在全市旅游产业迭代升级的前列,坚持“全域景区化、景区精品化、文旅一体化、业态多样化、营销数字化”思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景区管理智慧化,实行实名制网上分时预约购票,住宿紧张、景区爆棚等旺季接待困境得到有效缓解,游客体验感大幅度提升。
为了让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更舒心,黄果树旅游区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旅游产业化。如提出“美食招商333计划”,即用3年时间引进落地30家以上国际品牌餐厅,30家以上“鲁、川、粤、苏、浙、闽、湘、徽”等八大菜系品牌餐厅,带动提升本地特色黔菜300家以上;计划投资28亿元在黄果树建设美食小镇,引进全国八大菜系和贵州全省地道小吃,让游客在黄果树吃遍中国;制定“民宿发展135工程”,即力争用3年时间引进客房均价1500元以上的高端民宿100家,客房均价600元至1200元的中档民宿300家,带动提升当地村民客栈(农家乐)500家;提出“高端酒店发展234工程”,力争通过3-5年努力,引进五星级酒店20家、四星级酒店30家和三星级或高端精品商务酒店40家。
与此同时,黄果树旅游区国内、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不论是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黄果树主题论坛、国际啤酒节、坝陵河国际低空跳伞、半程马拉松赛、黄果节、油菜花旅游节、汽车拉力赛等重大活动赛事,还是与维多利亚、尼亚加拉等8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瀑布缔结“国际瀑布可持续发展联盟”,景区国内、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五年间,黄果树旅游区连续多年全区游客数量增长率均保持在30%以上,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产业化驶入快车道。
改革创新 惠泽民生幸福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公示名单,黄果树旅游区白水镇入选,至此,黄果树旅游区再添一块“国字号招牌”。
黄果树旅游区成功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黄果树镇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小城镇、龙宫镇被评为省级示范小城镇、白水镇被评为市级自行培育示范小城镇……一项项殊荣,一份份荣誉,见证着党员干部群众以旅游产业为引领,苦干实干的汗水和创新求变的探索。
创新推出“三级坝长制”,以打造500亩以上坝区建设为契机,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规划,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按照“多彩康养龙宫镇、绿色生态黄果树镇、精品果蔬白水镇”的产业定位,培育发展了生姜、红米、椪柑、枇杷、辣椒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蔬菜种植面积从2016年4万亩次扩大到2020年7万亩次,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99万亩。建成坝陵河谷枇杷等一批特色精品水果基地,水果种植面积从1.5万亩扩大到2.52万亩。
成功申报了“黄果树黄果”“龙宫桃子”地理标志农产品,正在积极申报黄果树红米、黄果树小黄姜地理标志农产品。“黄果开启致富门的打翁样板”村党支部书记潘永美入选贵州省优秀党组织书记,“草莓大棚带动全村奔小康的翁寨模式”入选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
黄果树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区常住半年以上城镇人口达到2.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8%。积极推广“黄果树+石头寨”等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1+N”镇村联动模式,带动白水河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旅游建设,镇村联动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下延伸,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
生态优先 绘就“只此青绿”
绿水逶迤,花鸟为邻,这是漫步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最直观的感受。沿着碧水岸边漫步、慢跑,在“移步换景”感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黄果树湿地是珠江水系重要生态屏障,在珠江流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以来,黄果树旅游区进一步高位推动,把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最大限度保护区域生态体系,保护生物群落,坚持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湿地资源,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已真正成为“鱼鸟天堂”。
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屏障绿色红利不断释放,正是黄果树旅游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理念的生动体现和典型案例。
生态是黄果树旅游区最宝贵的财富,绿色是黄果树旅游区最耀眼的底色。以前“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如今“求生态”,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成为群众的热切盼望。
不断擦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低碳生态景区”称号“金字招牌”;
大力实施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搬迁移民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黄果树国家公园、龙宫生态公园建设,全面提升景区森林覆盖率;
以项目化造林为抓手继续扎实推进“绿色黄果树”行动计划,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5%,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0%,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打邦河(黄果树)、省控断面桂家河(石头寨)等考核断面优良比例100%。
五年来,黄果树旅游区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环境优势持续增强,森林铺满景区、绿色遍布乡村、河湖扮靓山川,更加悦目的“青绿”色,绘就绿色美好生活的图景。
当前,黄果树旅游区正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安顺市“1558”发展思路指引下,奋力建成以黄果树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引导、奖励更多的旅行社和导游,包装好的旅游产品和线路,确保更多游客落地安顺,同时用游客落地倒逼基础设施、业态、服务、秩序的再提升,加速推进旅游产业化步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村庄美!民宿产业集群点石成金
3月末的清晨,一阵山风吹过位于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石头寨村的精品度假民宿匠庐·村晓,浓郁的布依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个由昔日闲置多年的布依族村落改造而成的民宿群,现在成为越来越多省内外游客享受山居生活的绝佳住宿选择。
匠庐·村晓配套有餐厅、乡村咖啡馆和酒吧、泳池、非遗传承布依染坊、茶屋布依文化广场等,随意拉开民宿一间客房窗帘,透过窗户看到的不只是养眼的山水风光,还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民宿设施。
客房管家吴小翠是石头寨村普叉组村民,过去下田干农活,现在穿着制服当上客房管家,一个月工资有4000多元。
受益于匠庐·村晓民宿,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吴小翠一家的生活巨变见证了普叉古村落的变迁。
石头寨村普叉组坐落于半山腰,紧挨黄果树景区核心景区。因交通不便,10多年前,居住于此的75户村民整体搬迁至山下开始新生活,古村落因此失去了生机,废弃了10多年。2017年5月,黄果树旅游区招商引资引进匠庐文旅,来到普叉组老村投资打造民宿度假项目,对古村落等进行整体规划改造,一栋栋坍塌的老房子逐渐重现生机。“十几年没有住人的老房子,要变成接待游客的民宿,这个好消息,全村人都很开心。”吴小翠幸福感慨。
历时三年设计、改造和装修,匠庐·村晓在2020年7月完成一期项目开发,成为匠庐文旅品牌旗下规模最大、最具文化韵味的度假旅行目的地民宿。
匠庐民宿品牌创始合伙人、艺术总监王兵介绍,以传承当地屯堡建筑特色和布依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结合现代审美等建筑元素,极大保留了原有的村落肌理和面貌,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示范项目。
村民们欣喜地发现,曾经荒废的古村落变美了,还成为火爆的网红景点。
“开业以来,接待的游客突破了2万人次。”匠庐·村晓度假村落店长翟云洪说,民宿一天天火爆,也带动当地村民过上红火的日子,直接和间接解决了当地上百人就近就地就业问题。
匠庐·村晓的风生水起,是黄果树旅游区激活优势资源,点石成金的一个生动例证。
黄果树游客流量巨大,发展民宿产业前景广阔。近些年来,黄果树旅游区以“民宿发展135工程”为引领,提出用3年时间引进客房均价1500元以上的高端民宿100家,客房均价600元至1200元的中档民宿300家,带动提升当地村民客栈(农家乐)500家。目前,匠庐·阅山、尧珈·凡舍、匠庐·村晓、云端·石头寨倾山等10余家高端民宿已开业,民宿集群规模效应毕显,效益良好。
“不少村民刚来民宿上班的时候,和陌生游客说话都会害羞,现在大大方方迎送各地游客。”在翟云洪看来,民宿不仅改变了村民们的职业,也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游客上山,村民回山。一位位昔日面朝田园、背倚青山的当地村民,成为旅游产业化最大的受益者。
景区火!实景光影盛宴留住游客
“太震撼了,以前只知道黄果树大瀑布世界闻名,没想到夜游黄果树还能看到这么绚丽的灯光秀节目,配乐音效一流,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也很精彩。”3月30日晚9点左右,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自驾游客刘志强,刚刚体验完夜游黄果树项目,站在目前亚洲最大野外观光电动扶梯上,意犹未尽讲述着这场沉浸式光影视觉盛宴带来的视听震撼。
这样的惊叹,已经屡见不鲜。白天观赏壮观无比的黄果树大瀑布之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选择夜游黄果树,沉浸式体验一场山水之间上演的大型灯光秀,感受到与日间游玩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2021年6月以来,以黄果树大瀑布为载体,全新升级的夜游黄果树项目点亮了夜空,累计吸引了3百万人次游客走进黄果树瀑布景区参与一场星河璀璨的贵州风情民族文化之旅。
夜游黄果树项目人气爆棚,离不开黄果树旅游区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千方百计留住游客的长期努力。
如何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这是黄果树旅游区长期以来集中火力攻克的一道难题。2021年,乘着贵州省打造“流光溢彩夜贵州”品牌的春风,黄果树旅游区和北京知名企业合作,选择以景区夜游项目为突破口,在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上做文章。当年6月,集夜间演艺和夜间光影两大夜间经济业态为一体的夜游黄果树项目开门迎客,在充分挖掘自然和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光影+艺术+文化”科技手段打造文化IP。
东风夜放花千树,锦绣一夜鱼龙舞。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此刻流光溢彩的黄果树大瀑布核心景区内仿佛换了人间。“夜游黄果树”这场有别于日间体验的“超震撼”沉浸式光影视觉盛宴,依托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结合多种科技呈现手段,由“凡间·千彩映水”“仙境·彩云之国”两大主题区、10余项光影体验互动和真人演艺表演构成,让黄果树大瀑布夜间景致焕发出与日间不同的别样魅力。
2021年9月,黄果树旅游景区与贵阳市花溪青岩古镇景区、贵阳市花溪天河潭景区、黔东南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一起入选2021贵州四大精品夜游目的地荣誉榜单,成为“流光溢彩夜贵州”品牌矩阵中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
如今,跻身贵州四大精品夜游目的地的夜游黄果树项目,也成为各大旅行社追捧的优质项目。今年3月15日,省内各家知名旅行社负责人组团夜游黄果树项目,大家异口同声表示,“希望共同努力,让更多的游客来体验夜游黄果树,感触独具特色的贵州民俗文化风情。”
夜游黄果树项目让来黔游客有了更丰富、更精彩的选择,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周边餐饮与住宿业消费升级,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下一步,夜游黄果树还将继续升级,让更多游客在黄果树留下来、住下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