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元煜展示圭叶村的五瓣公章。
“这就是曾经闻名全国的‘五瓣公章’。”日前,记者在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采访,村支书谭元煜从村委会办公室的一个柜子里取出一个红布包裹,慢慢解开捆在包裹上的细绳,摊开红布,一枚被分成五瓣的公章映入眼帘。
“这可是我们村的‘传家宝’。”谭元煜说,它见证了圭叶的脱贫历程。
大山里的圭叶曾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因为穷,村民对村支“两委”使用的每一笔钱都十分在意。2006年以前,村里的财务由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以流水账的形式张贴出去就算完事,群众对公布的内容常有怀疑,甚至有村民当众撕毁张贴的账目以示不满。
2006年2月,圭叶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就“村务如何真公开,理财如何真民主”展开讨论,最终一致同意实行“五瓣公章”民主理财制度:将“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章分为五瓣,交由4名村民代表和1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所有经费开支,须经5位管章人审核通过,五瓣合一盖上印后,方可报销。
“五瓣公章”监督制度实施后,干群互信,关系逐渐融洽,心近了、人亲了,各种工作也好做了,凝聚起发展的合力。2006年,圭叶村荣获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管理一等奖、“综合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在全镇总结表彰大会设置的4个奖项中,该村就夺下了3个。
圭叶的创新之举引来媒体关注。2007年11月3日,《贵州日报》以《一枚奇特的印章——锦屏县圭叶村民主理财小记》为题,推出“五瓣公章”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包括《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栏目刊发评论《“五瓣公章”,质朴的尝试》,认为“五瓣公章”民主理财制度“看去简单明了,却实在、管用”“实践民主的形式很有借鉴意义”。五瓣公章还被一些媒体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2007年底,中央电视台年终特别节目《印象2007——CCTV年度新闻记忆》邀请圭叶村干部和五瓣公章掌章成员做客中央电视台演播厅,接受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采访。这是谭元煜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北京。他说,这是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
圭叶“五瓣公章”为外界广为借鉴,河北、湖北、四川、河南等地相继出现“五瓣公章”身影。
2014年,圭叶在全县“撤小村并大村”中与附近村寨合并,“五瓣公章”随之停用。“我们在五瓣公章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完善,成立了村级‘监督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谭元煜说。
“尽管有形的五瓣公章不再使用,但无形的五瓣公章已被大家接受,现在全县各村建立完善了村级监督机制,这里面就有五瓣公章的影子。”锦屏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相说。
“五瓣公章民主精神把全村人拧成一股绳,民主、和谐的圭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正奋力前行。”谭元煜介绍,2016年,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圭叶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绿水青山和侗族民族风情和五瓣公章带来的知名度,建起了一座集吃、喝、玩、乐、住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山庄,打牢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现在的圭叶村,已成为锦屏知名旅游景点,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游客如织。“今年底,圭叶村就将脱贫出列。”谭元煜说,乡村旅游的兴起,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五瓣公章民主精神不能丢。”谭元煜表示,目前正积极争取在村里建一个“五瓣公章博物馆”,让民主精神永远传承。(记者 王远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