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喝哪一款呢?给您现调。”9月22日,贵州春水堂茶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内,“90后”调饮师把翠芽茶汤、折耳根糖浆、青柠汁倒进雪克杯,上下翻飞15秒,一杯“东方本草故事茶”便冒着云雾递到记者手里。
“我们平均每3天就能研发出一款新品,今年已攒下100多个‘孩子’。”春水堂研发总监杨伟军拍拍手,像在介绍自家孩子。这家拥有24条现代化生产线、日产60吨的茶饮生产基地,于2022年落户遵义市湄潭县,如今已成长为集新式茶饮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业企业。
所谓新茶饮,就是以优质茶叶为基底,将水果、花草、乳基、气泡、益生菌等通过创新工艺调制而成,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健康、口感与体验需求的现代饮品。
作为中国高品质茶叶的重要产区,地处北纬27°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黄金产茶带,遵义坐拥200万亩优质茶园。近年来,该市顺应全球新茶饮迅猛发展的潮流,瞄准新茶饮市场开疆拓土。同一片茶园孕育的茶叶,被创新应用于无数消费场景。清晨一杯“翠芽冷萃”唤醒身心,午后一杯“刺梨毛峰”补充维生素C,深夜一杯“百香红”搭配宵夜……通过“茶叶+”的深度开发,每亩茶园的综合产值实现了显著提升。
这一转变的核心何在?“我们不只卖原料,更卖配方、卖解决方案。”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魏矗巍道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该公司智能化车间内,德国进口的色选机高效分拣着茶梗,机械臂则如同精准的调香师,将茉莉、玫瑰、桂花等原料进行科学拼配。自2021年成立以来,逅唐茶业已与全国超100个知名奶茶品牌、5万多家门店建立合作,持续输出新茶饮的创意和拼配方案。
2024年5月,珠海、遵义两地政府联手用87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在湄潭建起“新茶饮供应链中心”。该中心设计可同时容纳30条生产线,从萃取、浓缩到冻干、灌装实现“一条龙”。同年9月,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发布《贵州新茶饮原料茶精制绿茶》团体标准,把“经验炒茶”升级为“数据制茶”,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比例全部量化。
标准的建立,迅速吸引了市场目光,拉动了产业的发展。在今年9月20日举行的2025珠遵协作新茶饮供应链发展大会上,12个产销项目现场签约1.12亿元,金融机构还提供了3亿元授信额度。
新茶饮市场的开辟和发展,也让产业链上的广大茶农跟着受益。在湄潭县湄江街道核桃坝村的千亩茶园里,茶农党先凤带领村民正在采摘今年最后一茬秋茶。种植茶叶近20年,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她满脸都是笑容。
“最初的时候,我家茶园也就10多亩,现在已经扩大到140多亩了。”党先凤说,从过去的采春茶,到现在采春、夏、秋三季茶。“今年,我家已采收了1.2万斤茶青,收入近20万元。而且我还有70亩新茶园,明年就能见收益了,预计春茶能收3000斤,要是行情好,还能再增收。”
茶山深处,变化还在蔓延。在粤黔东西部协作珠海市驻遵义工作组的牵线下,截至今年9月,已有10家新茶饮头部企业从广东珠海落户遵义。同时,贵州大学、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珠海市农业科学院等机构携手共建珠遵新茶饮研究院,聚焦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据统计,2024年遵义新茶饮产业集群总产值达7.18亿元,带动湄潭、凤冈两县2536户、9130名茶农增收,人均年收入达1.1万元,提升了小茶叶撬动大产业的富民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