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盼诚食品现代化屠宰车间。
在修文县久长街道的贵州盼诚食品现代化屠宰车间内,一块猪肉的旅程正经历一场科技革命。只见三条自动化生产线上,各环节机器人各司其职,将一头猪精准分解,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人紧随其后,专注地进行精细化分割。
“生产线设计时速达450头,是传统工艺的22.5倍!”贵州盼诚食品总经理周天池指着高速运转的设备介绍道。这个总投资4.89亿元、占地125亩的贵州省畜禽肉类冷链储备项目,自2024年12月投产便掀起“效率风暴”。“屠宰加工工人40人左右,分割加工工人100人左右。日均屠宰可达3000头,日均分割可达2000头,效率是传统屠宰场的三倍,人工成本却仅需三分之一。”
燃气撩毛机器人。
每块出自盼诚的鲜肉,都拥有一张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瞬间,检疫证明、屠宰时间、冷链轨迹等信息尽览无遗。
“我们构建了从入场到销售的全流程溯源系统,”周天池表示。就连冷链运输环节的“最后一公里”也被科技严密守护,全线配置的肉品专用冷链运输车上,装有GPS定位与温度传感器,可实时回传数据,并保证车内温度始终维持0-6℃恒温环境。
劈半斧机器人。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化肉类加工基地,盼诚食品正成为区域保供的“压舱石”。公司产品有猪肉白条、分割品和冻品三大类100多个品种,其打造的数字化鲜肉供应链,不仅覆盖贵州全省,更辐射西南,直抵粤港澳大湾区餐桌。今年截至目前,累计屠宰生猪30.4万头,累计产值5.25亿元。
“我们将增置智能传感器与自动化设备,深化全流程数据采集。通过实时监测与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标准,进一步提升屠宰及分割能力。”面对未来发展,周天池描绘出清晰路径:预计到2027年,项目年屠宰100万头,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显著提升全省肉类战略储备与“菜篮子”稳价能力。
当传统屠宰业插上数字翅膀,智能化展现的不仅是效率的飞跃,更是重构食品安全信任体系的基础设施力量。这股变革浪潮,正与贵阳贵安推动数字赋能农产品加工领域战略深度共鸣。近年来,贵阳贵安以科技为笔,在民生保障答卷上奋力书写“鲜”味十足的答案。
聚焦“三品一菜”(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贵阳贵安集成应用清洗分级、加工包装、品质监测等自动化设备,全方位提升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修文县六桶镇坪山村向阳合作社猕猴桃基地的分选线。 姜继恒/摄
生动的实践遍地开花:在修文县,猕猴桃智能分选线精准检测果径、糖度,分拣能力达75吨/天,是人工分拣速度的150倍;在贵安综合保税区,建成的精制茶加工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突破4万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标准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