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毕节市七星关区市东街道龙山社区广场上,社区干部和党员们站成几排,高声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每周五下午三点,我们都要举行红歌传唱活动。”社区党支部书记糜祖秀说。
这是龙山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社区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和美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走进社区安置小区,规划整齐的停车位、干净整洁的步道、芬芳四溢的绿化带映入眼帘。“以前小区乱停车、垃圾堆积是常事,现在环境好了,住着心里敞亮。”居民王阿姨的感慨,源于社区党组织牵头开展的环境整治行动。党员志愿者带头,带动居民主动参与,让安置小区从“脏乱差”变身“洁净美”。
环境美了,居民的“钱袋子”也得鼓起来。社区党组织结合群众就业需求建起“微工厂”。走进车间,十几名工人正熟练地加工线圈。目前该车间已带动20余名居民实现就近就业。
“微工厂”旁的文体活动室内,跑步机、杠铃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活动室里,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拉近邻里感情。”居民张大爷说。
近年来,市东街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推动为民服务走深走实。广泛招募志愿者,吸引社区党员、退休干部等不同群体积极参与;以网格为基础,聚焦“一老一少”群体,对辖区独居、高龄老人和留守未成年人进行摸排登记,建立台账;联合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爱心义诊、疾病预防宣讲等关爱服务,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清毕社区创办“乐享家”食堂,每天精心搭配营养套餐,做饭不方便的老年人来此就餐。针对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无人管”的难题,社区党委又领办“孟母园青少年服务中心”,集午托、晚托等功能于一体。社区干部和志愿者轮流值守辅导孩子,切实帮助“上班族”消除后顾之忧。
从龙山社区的“就业+文体”服务,到清毕社区的“养老+托育”保障,市东街道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把基层治理“难点”变成服务群众“亮点”。
此外,市东街道在5个社区设立“家长学校”,举办活动20余场,服务1000余人次;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提供超4000小时的个性化家庭服务,惠及群众1100余户;通过为“一老一小”群体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实打实的暖心举措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