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榕江县栽麻镇的南瓜基地里,伴随着螺旋桨的破风声,上百斤的南瓜被无人机吊起升空。仅5分钟,百斤南瓜已完成了装卸运输。
“真的是科技改变生活,今年我们第一次用无人机运南瓜,就被这效率惊艳到了。”南瓜种植户彭安平说,与人力相比,无人机节约了近40%的运输成本,明年打算自己也买一台。
8月,《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提到要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发展低空农林作业、发展低空物流业态。
“黔东南州近年来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驱动力,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该州农业农村局农机站高级工程师石秋伟介绍,目前,全州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已达56%,农用无人机已快速应用到农业生产各环节。同时,该州还积极培育无人机作业服务的专业化组织,培养“飞哥”“飞姐”等能熟练掌握无人机操作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构建起可持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生态。
“无人机飞防作业相比传统人工作业效率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喷洒更均匀,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农用无人机飞手郑鑫表示,一台无人机单日喷洒作业面积可达200亩以上,是传统人工作业效率的20倍左右。
“8月份,仅我个人就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榕江县智农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飞手杨富仪表示,在开展无人机服务的同时,他们还招募当地村民参与无人机吊运的装卸,带动他们一起增收。“给他们开工资是一天200元左右,比外面的薪酬高一些,都是邻里,他们对无人机装卸熟练了我们操作起来也更放心。”
随着国家针对低空经济的不断投入,“无人机+运输”“无人机+农业”等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踏入了无人机服务行列,黔东南州将着力培养更多“飞哥”“飞姐”,使其成为打破山川阻隔、畅通山地农业运输的关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