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人大| 贵州政协
手机版| English|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政务邮箱| 个人中心

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社区党总支书记钟阳

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社区党总支书记钟阳:

着力 “点土成金” 培养 “两栖农民”

  钟阳察看辣椒长势。

  7月3日下午4时许,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社区拉荒组,四周青山环绕的田坝间,火热的太阳照得鱼塘波光粼粼,当地烟草大户冯志朋等村民正在悠闲垂钓。

  “钟支书,我烤烟收成后想种一季蔬菜,你能提供种子不?”冯志朋问前来查看鱼塘的化联社区党总支书记钟阳。钟阳肯定地回答后,向记者介绍:“冯志朋去年种烤烟纯收入65万元,今年收入肯定又有几十万。”

  “眼前的鱼塘有60亩,是化联社区集体合作社项目,由35户群众用稻田入股。”钟阳说,以前,因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以及雨季排水不畅导致低洼田块连年受灾,化联社区不少稻田变成了荒田。

  2017年,社区两委研究决定,利用烟草扶贫项目将稻田改建为鱼塘,饲养冷水鱼。2018年达到了93万元的产值,链接贫困户20户参与分红,所有农户全部实现增收。“这一变,让荒田变成了聚宝盆。”钟阳高兴地说。

  化联社区有5000多人,土地破碎、石漠化严重。如何既修复生态,又促进群众增收?钟阳带领社区两委班子不断琢磨,确定了发展思路:即稻田改建鱼塘农旅一体化发展,好土调结构种植烤烟、蔬菜、粮改饲等经济作物,荒山和石旮旯种植经果林。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好项目扶持激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

  化联社区银山组是石漠化严重的区域。2009年,在贵阳市做水果生意的陈群文、陈群凯等人看到乌当区永乐乡群众种植艳红桃收入高,在老家的石旮旯里种起了艳红桃,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钟阳和社区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变零星种植为规模种植,通过争取上级的石漠化治理项目支持,动员银山组群众种植艳红桃。“一开始,许多农户的观念转变不过来,我们挨家挨户地去说,嘴皮都磨破咯。”钟阳说,坚定不移地选择在银山组发展艳红桃,是看准这里的农民掌握市场销路,着力培养一脚在城市、一脚在农村的“两栖农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7年以来,通过与黄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联合发展机制,种植艳红桃的农户从最初的4户增加到如今的69户,面积1080亩。同时,村民们采用以短养长的方式,发展林下种植,在桃树下种韭菜、辣椒等蔬菜,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此外,钟阳争取项目资金125万元,硬化田间便道3.5公里。另外,还完成组组通公路7.8公里,硬化进寨路2.4公里,境内公路硬化率达92%。

  化联社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实现脱贫126户329人,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6307元增加到2018年的9938元。全社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0.64%下降到2018年的1.85%。

  一代新人,一代新的思想,一代新的生产方式,使昔日的低收稻田、闲置荒山,变成一亩连一亩的鱼塘,一片连一片的果蔬种植区。现在的化联社区,就如水上肥鱼和岩中艳桃一样充满了生机。这些变化离不开钟阳这样淳朴又具创新精神的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者。今年“七一”期间,钟阳受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记者 刘莹  刘蓝婴 王光莉)